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8篇 |
教育与普及 | 2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1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的弱致病性分化型WS18在抗性玉米自交系M017,沈135,785991上分别继代接种后所得的各个世代菌株中Sod,Scdl,Brnl三种基因表达量的变化.Sod基因变化比较灵敏,继代前期有剧烈变化,而后恢复与原始菌株相当;而Scdl与Brnl基因表达量在继代前后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这与基因所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因此,在寄主一定程度的选择压力下病菌致病力相关蛋白的变化可能在mRNA水平并没有发生同步改变. 相似文献
183.
从西南地区云贵川3省分离得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43株,离体条件下检测菌株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噻唑锌及申嗪霉素对各地来源菌株的EC50值的分布范围分别是0.439~2.549μg·mL-1和0.035~1.598μg·mL-1,平均值分别为1.641、0.868μg·mL-1.初步确定将四川、贵州、云南3省菌株的EC50平均值1.641、0.868μg·mL-1分别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唑锌及申嗪霉素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184.
曾志红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22-25
从健康“解放钟”枇杷叶上分离采集微生物,以筛选枇杷灰斑病拮抗菌。结果表明:在枇杷的叶围微生物中,细菌占74%以上,属优势菌群,其次是真菌,放线菌比例最少;微生物总量的季节变化趋势是春季>夏季>秋季。其中XI-6和XI-8两菌株对灰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较强抑制作用,经鉴定两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185.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湿地松幼苗、幼针叶,火炬松幼针叶和紫茎泽兰叶片次之,湿地松幼根、老针叶,火炬松老针叶,水花生和小麦叶片最不敏感。根据生测材料的敏感程度及表现症状的特异性分析可知,用湿地松、火炬松幼苗和幼针叶作生测材料较好,比较针刺法、浸渍法和涂抹法等几种生测方法表明,用针刺法接种毒素效果最好,其反应速度快,用量少,症状明显。因此建议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中,以湿地松或火炬松幼苗或幼针叶作为材料,采用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6.
松针褐斑病种子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进口湿地松、火炬松种子抽样检验没有发现种子带菌,也未发现其中夹杂有针叶碎片。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对水稻白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乙醛酸缩氨甘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并与防治水稻水稻白叶枯病的常用药物叶青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对照,实验证明,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力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叶青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0.
合成了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并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常用药物叶青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对照.实验证明,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叶青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