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73篇
丛书文集   121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26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实现基于现有工业燃烧炉直接生长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深入研究催化剂在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Co为活性组分、Cr为分散剂,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研究Fe、Ni、Mo、Zn、Zr、V、W等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及碳纳米管性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表征合成产物的形貌及含碳量,分析不同助剂对催化剂活性及碳纳米管形态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N2吸附脱附及氢气程序升温还原表征不同催化剂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分析助剂对催化剂性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Fe、V或Mo的催化剂都能够形成大量的簇状碳纳米管,Zn和Zr为助剂时催化剂无法生成碳纳米管;Cr与活性金属形成混合氧化物,作为结构促进剂,起到分散活性金属的作用;助剂通过改变混合氧化物与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比例,影响催化剂的活性;Fe、V和Mo的添加使得活性金属氧化物增加,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活性,而适量混合氧化物起到的分散作用有利于形成生长碳纳米管的催化剂颗粒,从而促进碳纳米管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2.
火焰前期一般多为小目标,但一般的火焰检测方法对于小目标的检测能力较差.为检测早期火焰,提高火灾预防能力,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级特征的视频火焰检测方法,针对下采样分辨率变小导致丢失目标的问题,引入了反卷积模块,并融合深层具有较强语义信息的特征和浅层具有较强细节信息的特征,从而有效提高了火焰的检测率.所提算法在Bilkent大...  相似文献   
83.
孔板消能工具有构造方便、消能效率高以及经济等优点,在我国水电工程及泄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多级孔板设计中,孔板间距与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有关,而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的研究却很少.利用数值模拟法对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的影响因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主要由孔板孔径比、孔板相对厚度以及流经孔板流体的雷诺数等相关参数决定:当雷诺数增大到一个定值时,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几乎不随雷诺数的变化而变化;当孔板相对厚度和孔板孔径比在一定范围内,孔板相对厚度不变,孔板孔径比减小,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增大;当孔板孔径比不变时,孔板相对厚度增大,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减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得到孔板后压力恢复长度的经验公式,并进行室内试验验证,为多级孔板间距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灌孔混凝土和钢筋的粘结锚固机理及粘结应力分布,通过咬合试验和内贴片试验,分析了内裂缝的发展过程和粘结应力的分布,揭示了灌孔混凝土与钢筋咬合作用传力和混凝土咬合齿被剪断后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传力机理。并以二次曲线模拟粘结应力的缓慢上升段,以椭圆线模拟曲线峰值以后的急剧下降段,采用相对粘结应力形式,确定出粘结应力沿锚长变化的分布函数,为进一步研究灌孔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高饱和度路段车辆排队长度,根据高饱和度下车流离散小、车速趋于统一的特点对排队演变进行分析,并基于冲击波理论建立了排队长度计算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设计了35组饱和度在0.40~1的仿真实验,将各组最大排队长度、排队最大时刻的仿真均值与计算值对比。仿真结果显示:饱和度处于0.9~1时,两者的仿真均值与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5%~10%;利用模型分析了相位差对于最大排队长度的影响规律,为利用相位差进行溢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87.
单壁碳纳米管根据长度、管径、导电属性、手性和对称性的不同分为多种结构类型.结构不同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光、热、电、磁等物理性质以及许多化学反应方面表现不同,因此在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获得结构均一的单壁碳纳米管,人们发展了多种分离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梯度密度离心法、共价修饰分离法、非共价修饰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色谱分离法、场流分离法、萃取分离法、刻蚀分离法、基于电流效应分离法、胶带法和洗涤法.根据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分离可以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长度、管径、导电属性、手性和对称性.导电属性的分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同时具有带隙、超小尺寸和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在纳电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取代硅基器件引发下一代电子器件革命.手性管和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是新的发展点,近期手性管的分离已经取得很多进展,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则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将从这5个层次阐述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方法及其原理,同时分析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8.
通过测定宝雨山煤矿二1煤层卸压带宽度,得出巷道卸压带宽度规律,为合理选择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封孔深度提供了依据,优化了抽采钻孔布置,实现了对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封孔方法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探讨钻孔深度、起下钻速度、钻头寿命、机械钻速、起钻间隔、打捞岩心速度以及回次长度等因素对岩心钻探钻进效率的影响,旨在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讨和分析为提高钻进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0.
引理1 设C是四面体T上一条长度大于等于4的正则曲线,MNP是C中一部分(见图1),则对于C,在△ABD中与P相连的正则弧的另一端点必在BD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