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受义东断裂带控制,四扣洼陷北部发育了多种类型油气藏,且义东断裂带南北构造差异明显,造成成藏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义东断裂带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对该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岩心、录井、钻井、地震等资料,对四扣洼陷义东断裂带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与义东断裂带相邻的四扣洼陷沙三、四段具有丰富的烃源岩条件、良好的储盖组合及封闭性,成藏条件十分优越。义东断裂带发育有多个岩性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油藏具有沿断裂带分布及“浊积扇”式等特征。其中沙四段油气成藏特征为南部断阶带以礁灰岩储集层形成的岩性油藏,北部为碎屑岩储集层形成的构造-岩性油藏;沙三段发育小规模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构造-岩性油藏和浊积水道砂体岩性油藏;沙二段发育扇三角洲和砂质滩坝,常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咸化湖盆成岩早期储层致密的问题,开展了这一成岩致密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研究中以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综合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全岩矿物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认识到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成岩致密带上碳酸盐岩胶结物发育,胶结率普遍大于0.5,压实率低于0.2;早期较强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所剩无几,造成后期有机酸与可溶矿物的接触面积变小,大量溶蚀发生的时间滞后,从而在2 800~3 200 m形成致密带;致密带上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2%,有利储集体应为致密带上、下的扇三角洲前缘、混积岩滩坝及近岸水下扇扇端;致密带物性较差,不但可阻止油气二次运移,使其上、下油气聚集方式存在差异,而且致密带内、外油气富集程度和产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杨志泉 《科技信息》2013,(3):418-419
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了大量碳酸盐砂砾岩扇体,扇体物性差,成岩作用强,次生孔隙发育情况变化大,孔、渗关系复杂,储层物性评价及流体识别难度很大。针对该地区储层特征,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特别是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实验、试油结果等资料,开展了电成像测井识别储层岩性、储集类型和沉积相研究,将储层分为溶蚀—裂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等三种类型,FMI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较准确地评价了储层物性,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指导评价井的部署,及时调整勘探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测温分析,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部分滩坝砂岩的储集性能.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可划分为压实、方解石胶结、不稳定碎屑溶蚀和压实-弱溶蚀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方解石胶结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濮卫洼陷是东濮凹陷盐湖条件下的重要富油气洼陷,濮卫环洼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带,濮城油田与卫城油田皆以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发育七套含油层系,濮卫洼陷既是生油洼陷,也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濮卫洼陷从沙一至沙三4发育多套盐岩,并与砂岩频繁相变,科学合理的分析该区油气成藏的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明确有利勘探方向,对该区油气勘探和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地质录井、岩心压汞测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应用生长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定量评价、岩石薄片分析和盆地模拟恢复古压力等方法,对车西洼陷南坡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期油源断层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部位控制源上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和宏观分布;研究区形成断层侧向封堵的条件为泥岩涂抹势大于22, 泥岩涂抹因子小于1.5,断层泥比率大于0.73,沙二段底部、沙三上亚段和沙四上亚段达到断层侧向封堵条件;源下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孔喉半径和成藏期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控制,沙四上亚段储层孔喉半径大于0.24 μm,储层埋深小于4.0 km的沉积有利相带发育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地区;源下油气藏含油边界附近,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距今2 Ma)存在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的耦合关系,据此预测源下油气藏含油范围为明化镇末期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大于0.6 MPa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19.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异常低压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异常压力类型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导油气勘探。方法 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分析了临南洼陷的异常压力特征,以及异常低压对本区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 临南洼陷具有明显的负压型异常压力特征;油气主要在中深部地层富集。结论 临南洼陷的负压异常对该地区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异常低压造成深部垂向运移动力较弱,使深部产生的油气不易快速有效地向浅部地层运移,通常只能从洼陷中心向湖盆边缘近距离的侧向和垂向运移,油气主要在中深部地层富集,并在深部形成自生自储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阳信洼陷火成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阳信洼陷火成岩的发育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信洼陷火成岩特别发育,火成岩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活动的影响,同时火山活动对盆地演化、油气生成、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火成岩及其岩浆作用有利于烃源岩的富集,提高了地温场,改变了地球化学场,促进了有机质生烃作用.阳信洼陷火成岩储集空间发育,具有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的特点,有利于形成与火成岩有关的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