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在皮影的身上体现出木板年画、绘画、雕刻、戏曲、剪纸等的综合艺术体。本文从豫南皮影的民俗文化、造型艺术、传承保护、创新运用几个方面,以豫南皮影为例研究。从豫南皮影的造型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形式、艺术特点、色彩表现等特征,体现豫南皮影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02.
民俗研究就是翻译研究。对过去的传统的研究是以现代的眼光翻译历史;对异民族民俗的研究是以他者的眼光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翻译与阐释。即使对眼下问题的记叙与理解也渗透着对不同观点的翻译与再现。民俗学研究者就是民俗文化的翻译者。这种翻译不仅是通过文字,  相似文献   
103.
古多 《青年科学》2010,(3):39-39
《词源》:“傩,古时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具有驱鬼逐疫、假面装扮、岁时节气、祭祀典礼的特征,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而事实上,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的背后融汇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04.
年说虎     
炜方 《科技潮》2010,(2):52-55
虎年到,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虎:虎为兽中之王的形象、虎如何成为属相?虎的民俗文化、虎年来自虎的祝福,等等。在虎年到来之际,聊聊虎,权作送您一份祝福……  相似文献   
105.
刘秋芝 《西藏大学学报》2012,(6):115-120,138
文章将民间故事的类型解析与文化解读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故事类型研究和机智人物故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藏族机智人物故事的亚型及其情节结构。其中巧解难题、斗阎王、公鸡蛋等多数亚型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重叠交融,另有戏谑喇嘛等亚型体现了藏族口头文化的特征。其次,文章还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读,指出藏族的饮食习俗等日常生活文化是机智人物故事产生、形成的温床,而宗教信仰等历史文化观念则深深地渗入其间,使藏族机智人物故事呈现出鲜明的藏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6.
周权 《科技资讯》2012,(5):243-243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安康民俗文化应在继承发展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特色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溶入时代精神、绿色理念,以不断促进"绿色安康"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初的乡土小说以大量的民俗活动展开矛盾冲突,在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交融中,以民俗化的称谓、肖像描写和方言来刻画特定时代中特定人物的性格,这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刻画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8.
解读西兰卡普织锦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间传说,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方面为线索,对西兰卡普织锦表现出来的文化色彩和民间艺术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文化中去研究织锦的内涵。基于这一思路,在于揭开西兰卡普带来的神秘感和文化特征,具有认识历史和认识当代设计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对于民间美术图案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已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了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同时其美学价值正寓于实用价值之中,这种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正是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也是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0.
钟敬文先生“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的提出,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出发的,钟先生这一理论的形成,与他将近八十年来的民俗研究经常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接触和关爱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