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偶联剂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及油石界面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探讨了偶联剂作为油石界面改性剂对沥青混凝土性能改善的可能性.试验发现,偶联剂无论对酸性花岗岩石料还是中性玄武岩石料的沥青混凝土性能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添加偶联剂的沥青,对石料的黏附等级达到5级,而改性前的沥青与花岗岩和玄武岩的黏附等级仅为2级和3级;马歇尔稳定度比基质沥青混凝土提高10%~20%,马歇尔模数提高约6%,残留马歇尔稳定度提高18%~28%,3次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相对于基质沥青混凝土提高25%~33%.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偶联剂在花岗岩和玄武岩石料表面均形成一层偶联层.消耗石料表面残留水分、形成偶联化层和提高沥青在石料表面的润湿速度是硅烷偶联剂改善油石界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2.
选取福州某地山坡天然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亮蓝染色剂开展大孔隙水分迁移入渗试验,对原生态土体大孔隙分布特征及水分入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土体表层土质松散、孔隙分布均匀,水分以均质流形式下渗为主,但同时部分大孔隙通道分布方向各异,存在高度不均匀性,水分与基质域间存在不同程度水分交互现象;染色面积随入渗深度呈...  相似文献   
73.
以桂东南地区不同压实度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结合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扫描试验与Avizo软件中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孔隙网络模型.然后基于流体力学的传统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将孔隙结构的数字岩心模型导入Comsol进行微观尺度的渗流模拟,从微观角度研究水在不同压实度花岗岩残积土孔隙中的渗流特性,并与实测渗透率对比,检验数字岩心模型准确性、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渗流过程中,最大速度出现在连通性好的孔隙中心区域,且远超其他部位,沿着孔隙中心向外壁的方向,渗流速度逐渐减小;在连通性差的区域,流速近乎为0.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花岗岩残积土的孔隙连通性变差,各个截面上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且各截面的平均渗流速度逐渐减小,这表明压实度对花岗岩残积土的渗流特性有重要影响.压实度为90%、100%、110%花岗岩残积土的平均渗透率模拟值分别是实测值0.9、1.35、0.77倍,该数字岩心模型能较准确地代表压实土体内部真实的孔隙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74.
针对安次地区奥陶系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生产差异性大等问题,利用岩芯、薄片及测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内裂缝类型、发育程度及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工区内发育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3类,其中,构造缝最为发育,以NE走向的高角度缝为主;岩性和断层控制裂缝的发育程度,厚度薄、岩性纯、靠近断层发育的白云岩储层裂缝最为发育;张开度和充填程度反映裂缝有效性,研究区裂缝发育,多数裂缝半填充未填充,裂缝有效性好。多口井钻探证实,裂缝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条件,还提供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提高单井产能,同时,裂缝的形成时期和发育部位控制油气运聚成藏:新近纪以后形成的裂缝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油气藏内部的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运聚,形成富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75.
正εNd(T)值的准铝-过铝花岗岩:新疆也布山岩体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新疆东准噶尔也布山花岗岩体属于准铝 过铝花岗岩 ,Rb Sr全岩等时线法确定的时代为 2 6 8± 4Ma ,是晚古生代后造山阶段的产物 .也布山岩体的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4 3± 0 .0 0 0 7,εNd(T) = 5.51~ 5.85,表明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推测亏损地幔经过交代作用后再发生部分熔融 ,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发生强烈的分异演化 ,除分离结晶作用外 ,还受到很少量年轻地壳物质混染 ,使得εNd(T)值有所降低、TDM 值变大 .Sr Nd同位素特征表明 ,也布山岩体和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都是导致显生宙陆壳生长的新生地壳物质 .  相似文献   
76.
蓬莱9-1油田位于庙西北凸起,是罕见的大型中生界花岗岩油田,储层发育规律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岩体进行岩心、测井和化学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在垂向上依次可划分出土壤层、砂化层、砂化砾石层、裂缝带和基岩;不同带中储集空间类型不同,砂化层以孔隙型储层为主,砂化砾石层以裂缝型+孔隙型储层为主,裂缝带以裂缝型储层为主;从砂化层到裂缝带,储层的孔隙度逐渐降低,裂缝越来越发育,储层的渗透率从裂缝带到砂化层和基岩带依次降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砂化层、砂化砾石层和裂缝带中,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孔隙度主要受表生喀斯特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控制,裂缝主要受变形强度和断裂的控制。砂化层、砂化砾石层的厚度受表生喀斯特作用控制,裂缝带的发育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砂化砾石层和裂缝带以高的渗透率和最大的厚度而成为风化壳型潜山最为重要的储层。  相似文献   
77.
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泉州地区花岗岩风化残积粘性土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试验成果。验证了土的动应力应变非线性关系,得到估算最大动弹性模量的经验公式及动弹性模量相对比值和阻尼比随动应变幅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8.
本文测量了60Co γ射线在花岗岩中的线性吸收系数μ岩=0.148cm-1,它将为辐照室屏蔽材料的选择和屏蔽厚度的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了厘定云南腾冲地区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锂、铷的赋存状态以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并为区域关键金属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选取水城矿区代表性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矿石自动测定系统,开展单矿物化学成分、物相、元素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粒度等岩矿相学及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主要赋存在云母类矿物中,Rb主要赋存在长石以及云母类矿物中;云母主要为铁锂云母,其次为白云母,多为形态较规则的片状,与长石、石英相互之间的镶嵌关系较简单;长石以钾长石居多,其次为钠长石,均与云母的镶嵌关系较简单,预计经适度磨矿后云母与长石即可获得较充分的解离;经理论计算,云母精矿产率为5.76%~6.60%;Li2O和Rb2O的品位分别为0.62%~0.73%和0.53%~0.55%;Li2O和Rb2O的回收率分别为91.11%~91.30%和38.20%~39.56%。云母具有不均匀中细粒嵌布的特点,所以选择74μm的磨矿细度较为适宜,此时样品中95%左右的云母可获得解离。云母与石英、长石相互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低,有...  相似文献   
80.
以含有石英、长石与黑云母矿物成分的花岗岩为试验对象,利用高温SHPB(split hopkins on pressure bar)装置展开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作用后花岗岩的抗拉特性变化情况,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获取了花岗岩矿物质成分的抗拉特性参数;依据SHPB装置一维应力波与应力均匀性基本假设,推理获得了花岗岩应力分布与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作用后,花岗岩抗拉强度随冲击气压的提升而增加;其抗拉特性变化仅与石英和长石成分有关;当温度一致时,冲击气压与花岗岩平均抗拉应变率成正比,且温度越高,花岗岩平均抗拉应变率趋于稳定的速度越慢;当高度一致时,随着温度的提升,花岗岩抗拉强度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且高度与抗拉强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