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42篇
系统科学   691篇
丛书文集   172篇
教育与普及   6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9篇
现状及发展   41篇
综合类   583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提出了一种在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运用由协作的各企业提供的对事件的响应(event-response)的方案来实现动态的工作流系统。通过工作流引擎灵活地调度、控制,利用基于约束的动态绑定机制动态地将事件的响应请求绑定到合适的event-response和响应提供者(provider),从而柔性地,协同地完成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2.
根据渣油热裂解反应的规律及单事件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延迟焦化为背景,将2,5—二甲基—壬烷作为模型化合物,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布尔邻接矩阵和辅助向量来表示分子结构及分子的热裂解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结果表明:单事件方法在计算机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是快速而有效的,进而为建立分子尺度的延迟焦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同源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自然杂志》2004,26(5):286-290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也是现代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就现有主要学说及其引证材料和相关事实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此提出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与地球形成同源的假说,即"生命地球同源说",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以生命起源研究或争论中的一些关键和核心问题--如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问题、时间问题、有机演化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等为焦点,通过分析讨论阐明"同源说"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并以此来解释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而就"同源说"提出的不同于现有生命起源学说的一些观点和论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4.
刘武 《科学》2004,56(2):38-42
刚刚过去的2003年,对于古人类学界来说,是值得纪念的.这一年是路易斯·利基(Louis beakey,1903-1972)和玛丽·利基(Mary Leakey,1913-1996)夫妇的100周年和90周年诞辰,他们为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25.
氧气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初的地球大气成分应与火山喷出的气体相似,由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和氯化氢组成。此时的“居民”是在无氧环境中生活的。大约20亿年前,当地球上出现自由氧的时候,生命受到了氧的威胁。当时地球上铁很多,由远古微生物产生的氧与铁化合形成了铁矿。多余的氧的出现大  相似文献   
126.
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基础. 使用的刺激图形是由局部元素均匀分布组成的正方形阵列(一致性刺激)和局部元素依据空间相邻性或颜色相似性形成行或列组织的正方形阵列(知觉组织刺激). 刺激图形随机呈现在视野中的一个象限, 被试做行或列组织的判断, 同时记录其ERPs. 实验发现, 一致性刺激与知觉组织刺激都能够诱发1个ERP早成分C1, 其幅度在刺激呈现后70 ms左右达到峰值, 并且其极性随刺激所处的上下视野变化. 基于真实脑边界元模型的偶极子分析结果表明, C1的源可定位于距状裂皮层, 其幅度受到相邻性知觉组织的调制. 这种知觉组织效应对于上视野刺激较强, 下视野刺激较弱. 这些结果为人类初级视皮层参与知觉组织的早期过程提供了ERP证据.  相似文献   
127.
对大麻坪橄榄辉石岩包体利用LA-ICP-MS和SHRIMP进行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发现, 橄榄辉石岩包体中的锆石年龄极其复杂, 包括中太古代(3123±4.4 Ma)、晚太古代(2541±54 Ma)、早元古代(1844±13 Ma)、古生代(418~427 Ma)和两组中生代年龄(223~244, 97~158 Ma). 中生代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成因特征(如内部韵律环带结构和高Th含量), 反映该地区存在两次中生代隐性岩浆活动. 其中97~158 Ma年龄与汉诺坝麻粒岩包体的年龄分布一致, 反映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是由岩浆底侵作用带来的大量热引起的, 底侵作用和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同步发生, 两种作用至少从158 Ma持续至97 Ma. 418~427 Ma年龄则可能反映了加里东期蒙古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影响. 1.84, 2.54和3.12 Ga年龄与华北克拉通的3次重要壳幔演化事件一致. 这些年龄表明目前该地区深部地壳仍存在古老下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28.
内蒙古中生代有尾两栖类一新种: 道虎沟辽西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原 《科学通报》2004,49(8):814-815
有尾两栖类化石在中生代十分稀少且多数残破.我国近期报道了5属5种保存骨架化石的中生代有尾类,因而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它们都产自下白垩统热河群或略低的层位中.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尾类相比,我国种类具有时代早、化石较完整以及分异度大等特点,对研究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和散布具有特别意义.在我国已知中生代有尾类化石点中,内蒙古道虎沟的化石材料最为丰富,已报道了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2属2种.但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争论很大,  相似文献   
129.
该文应用Grafchart工具箱对柔性制造系统进行了研究,对Grafchart网系统和谓词/变迁系统给出了基本的数学描述,并对系统调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引入受控位置,对相同结构部分加入颜色标记,简化了模型,是对Grafchart在FSM建模的一个扩展.说明扩展后的Grafchart结构紧凑、内涵丰富,更适合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好地解决了模型规模和信息显示容量之间的矛盾,具有较强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30.
WITNESS环境下基于改进型IDEF3方法的离散事件仿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WITNESS仿真环境下,复杂离散事件仿真建模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顺序、并行、同步、冲突及因果依赖等关系,提出采用改进型IDEF3方法进行仿真建模.采用仿真规则与交汇点集成、行为单元与仿真信息数据集成的原则进行建模;同时在IDEF3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行为单元,达到了仿真单元的可重用和可重构性,大大提高了仿真建模的速度,减少了建模难度.最后,给出了在改进型IDEF3方法下进行离散事件仿真的框架,并在仿真软件WITNESS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详细描述了建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