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周艳云  胡海 《科技信息》2012,(6):467-468
本文从汽车漆膜色差的定义、检测方法,检讨漆膜色差常见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2.
对三氟化硼乙胺,苯酐两种固化剂在两种聚苯胺/环氧树脂涂料成膜时的漆膜干燥时间,漆膜硬度,漆膜抗冲击强度和漆膜的附着力等性能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3.
采用自制4-丁氧甲酰氨基甲苯2-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基与自制丙烯酸环氧酯中羟基上的活泼氢反应,得到本类改性树脂,经优选试验,找到本类改性树脂的成膜条件,所得清漆基本性能良好,有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正东京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庞大却异常细致。在东京的每一个大区域,几乎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涩谷的年轻新潮,青山的高级优雅,表参道的设计感……代官山则摩登而有品位,关于代官山的另一个关键词——"住宅区",从明治大正年间开始,代官山便是高级住宅区,至今还可以看到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财产的百年建筑。就连游客走在代官山街头,也会感觉浓浓地生活气息弥漫在身边。2011年的12月5日就在代官山,没有媒体招待会也没有大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TGIC合成的后处理工序的制粒方法:负压熔融破碎法、鼓风热干法、湿法制粒鼓风热干法、湿法制粒真空热干法,并分别与聚酯树脂制得粉末涂料,测试相应的耐冲击性、耐热性、附着力。结果表明:在相同TGIC添加量时,湿法制粒真空热干法制得TGIC与聚酯树脂成膜性能最优;并且在7%添加量时,耐冲击性、耐热性、附着力分别为3 mm、565 h、56 N/cm2,漆膜的性能达到最优。采用该法每生产500 g TGIC可回收115 m L乙醇,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6.
云梦睡虎地秦墓漆器图像主要分为写实图像和抽象图像。写实图像以《诗经国风》所描述的情爱为主题,洋溢着清新健朗的气息,浸润着民间艺术的淳朴之风;抽象图像是写实图像的简化和衍生,是龙凤图像的演变,以及受民间文化影响的结果。从纯形式上说,秦漆器图案呈现X型、盘缠型、环绕型几种骨格,它们都是生殖、情爱主题的图式化。从图像学看,秦漆器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风格转变的中间环节,它承继着楚国艺术的浪漫风韵,将商周以来的巫风一扫而尽,开启了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汉代艺术的先声。  相似文献   
37.
38.
首先通过对几种苯乙烯化的工艺进行比较,确定采用后苯乙类化的工艺路线,通过接枝共聚合的方法夺醇酸树脂进行改性;考察了温度,引发剂和苯乙烯单体浓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了传统醇酸树脂与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漆膜性能,结果表明,后者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特别是在涂膜的干性,硬度和耐水性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9.
"库路真"漆器是唐宋时期襄阳地区朝贡中的珍品。然而到南宋时,"库路真"从名至实已有失传之虞,后代学者虽多有考证,但皆无成说。直到今天,关于"库路真"名实等的争议仍多存在。笔者通过论证,认为唐宋时襄阳"库路真"是雕漆和犀毗漆器,为皮胎或金银器漆器,是中原政权转赐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个贵重物品,为西北少数民族所珍视。  相似文献   
40.
生漆又称天然漆、国漆,产于我国和印度、我省富有生漆资源。开发利用生漆具有广阔前景。日本日色和夫等以生漆为膜基质研制硝酸根电极、高氯酸根等漆膜电极,但制膜干燥慢、要求苛刻。本文采用我省生漆经乙醇纯化后和PVC作为膜基质,以乙基紫高碘酸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研制了高碘酸根涂碳漆膜电极。本电极与国外漆膜电极相比,具有漆膜干燥快等优点。以此电极作检测器,用动力学方法测定柠檬酸中酒石酸含量,结果满意。1 主要仪器和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