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两岸留学生离家去国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在西方化的冲击下,都由最初的漂泊状态走上了化寻根的道路。他们坚守着民族化传统,并在中西方化的夹缝中寻求化身份的位置。  相似文献   
92.
中学思品课教学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创设问题情境;(三)培养创新能力形式的关键是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高想象力;(四)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相似文献   
93.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湖北区域之间品牌共建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湖北省三国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今后该省三国文化旅游品牌共建的着力点,提出了三国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跨区域旅游品牌共建。  相似文献   
94.
尤云弟 《世界博览》2013,(16):64-65
在耶鲁挖掘中国"秘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雅礼协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小城市纽黑文。她创始于1701年,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凭借着高端的学术阵容、前沿的科研创新、科学的课程设置、一流的场馆设施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跻身于世界首屈一指的常青藤大学之列。  相似文献   
95.
根据对同刻一石、同一作者的《大理国上公高踰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嵇肃灵峰明帝记》的分析,认定儒、释、道三教兼通的碑文作者杨才照为大理国科举出身,"试郎"为大理国科举及第者之称号。大理国的科举制度不仅在考试内容方面与宋朝有差异,在称呼上也与宋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6.
以陈亡入隋文人及其创作为中心,探讨了所谓“南冠之思”是作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一种悲剧性生命体验,包括对南方故土的乡关之思,对国家倾覆的惨痛记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失落感和旧臣情怀,对人生和命运的悲剧感。这种体验的语言呈现构成“南冠之诗”,从而反过来昭示、确认并强化了他们的存在悲剧。从文学史来考察,南冠之诗还明显突破了南朝文人原来的审美情趣,导致诗歌的新变。  相似文献   
97.
岳杨 《世界知识》2012,(13):44-45
前不久,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联酋等六国领导人在利雅得召开会议,正式讨论了构建"海湾联盟"的问题,成员国一致同意进一步研究并落实沙特提出的"海湾联  相似文献   
98.
清华简《系年》第五章中提供了有关息国的珍贵史料,其内容与传世文献大致相同,但也存在诸多差异,例如,息侯的称谓、息妫过蔡时蔡侯的行为以及楚灭息的时间等问题。文章中就差异之处进行分析,并作出一定的判断,同时对清华简及传世文献中所见的息国史事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99.
“布燮”这个称谓是南诏大理历史上的重要概念,对其含义有多种不同解释,本文详细地考释了这一称谓的来历及演变,指出这个称谓应当是民族与的汉字译音。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国外对"中国"的三种主要译称,通过翔实的考证及合乎逻辑的推测,对这三种译称的由来进行了诠释,并追寻着中外民族交往及文化交流发展变化的一些轨迹,揭示了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古代文明中曾经拥有的辉煌和在近代史上所蒙受的屈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