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中对立柱隆起危害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考虑立柱隆起影响的钢支撑承载力计算方法。运用实测数据,从正常施工、超挖及基坑放置过长时间3个工况分析了立柱隆起对钢支撑体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单根支撑破坏后支撑体系的响应。研究表明:钢支撑承载力随立柱隆起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设计轴力越大,允许的立柱竖向位移越小;最后一层土开挖是风险最高节点,倒数第二道是相对最薄弱的支撑;超挖会引起已安装钢支撑的轴力明显增加,危及支撑稳定;基坑长时间放置,立柱持续隆起将威胁到钢支撑的安全,每层土放置时间长短将影响各道支撑进入失稳状态的顺序;最薄弱钢支撑一旦失稳破坏将引发支撑体系“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该处挡墙整体垮塌或断裂;所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钢支撑体系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时判定钢支撑体系的安全性状。  相似文献   
192.
怒江州泸水市垭口村高阶地的发现不仅完善了怒江高阶地的研究,同时也为怒江流域泸水段区域构造运动以及河流演化等地质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并结合宇生核素测年结果,对垭口阶地的发育特征以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垭口村一带发育两级(T7和T8)有明显卵砾石堆积的基座阶地,并可见独特的怒江大拐弯地貌.其中T7阶地拔河高度约为260 m,年龄约为247.167 ka;T8阶地拔河高度约为310 m,年龄约为310.803 ka.两级高阶地的形成与中更新世中晚期滇西地区的强烈隆起抬升有关,也为怒江中更新世存在河流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推测在怒江垭口大拐弯形成之前,怒江直接从垭口村穿过并形成阶地,后因垭口村发生滑坡堰塞致怒江向东改道,同时也说明了大规模滑坡是导致怒江深切曲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盆缘野外剖面、岩芯详细观察,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建立标准岩性、古生物地层剖面,识别相标志,将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在平武-茂汶-小金一带识别斜坡相和盆地相,川西地区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带,川西-川中隆起带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滩亚相发育带;川北-蜀南低隆带为开阔台地相开阔海和台内滩亚相;川东地区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洼亚相。区域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展布表明,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加里东古隆起地貌及川西裂陷盆地发育共同控制川西地区栖霞组台地边缘相展布。栖霞组台缘相带发育规模相控白云岩储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层形成良好源储匹配关系,栖霞组台缘相带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重点勘探领域,泥盆系-二叠系具有相同源储匹配关系,具备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圈闭气藏的地质条件,推覆体下盘发育大型隐伏构造高带,是整体勘探、立体勘探重要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4.
张玉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167-8174
在滇西鹤庆-松桂中生代盆地区,沿中三叠统北衙组(T2b)灰岩古风化壳与松桂组(T2s)泥质灰岩之间,广泛发育一套砂泥质建造,多形成富铁的铝土矿层,并形成多个工业矿床。与目前国内外已知铝土矿床的赋矿层位(C、P)明显不同。通过对鹤庆松桂铝土矿床勘察的实际工作,证实区内存在一个中型铝土矿床。在系统地野外地质调研、岩相剖面实测、岩矿鉴定及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区内铝土矿床的赋存层位、矿体产状、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化学组分及形成环境等特征,进而提出了铝土矿床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赋矿层位为上三叠统中窝组(T3z)底部的含铝岩系,受与下伏北衙组(T2b2)灰岩之间的假整合面控制;(2)鹤庆松桂地区的铝土矿颗粒形态多为球形、椭球形,少量为叶片状、土状。铝土矿形状显示该矿区的铝土矿鲕粒形成于同生沉积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3)经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水流方向为330°方向,揭示了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方向。以上认识可为本区及外围地区铝土矿床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及勘查工作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5.
黄陵隆起东部9个碎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2-J3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48—104Ma(径迹长度为12.6313.79μm)代表了沉积物经埋藏加热和径迹完全退火后的抬升冷却年龄;K2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10-81.5Ma(径迹长度为11.22—12.71μm)表明盆地沉降幅度达到但没有超过AFT的部分退火区间(80—120℃);3个样品进行AFT多元组分模拟获得了质量较好的热历史曲线.黄陵隆起AFT的时间-温度演化曲线包括四分段,即-2.0--2.1℃/Ma(425Ma→320Ma),0.2—0.3℃/Ma(320Ma→165Ma),1.9—2.7℃/Ma(165Ma→100Ma)和0.2—0.5℃/Ma(100Ma以来).综合AFT年龄、热历史曲线与地层分布等特点,认为由杂岩核与中、古生界环翼组成的黄陵穹窿形成于165—100Ma,这一快速的冷却抬升事件同时造成了隆起周缘J3/K1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K1-K1 2大套的粗碎屑砾岩堆积.  相似文献   
196.
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巴楚断隆的形态、成因及边界断裂与其南北两侧前陆凹陷的形成戚息相关。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下,巴楚前缘断隆受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的影响,新生代时构造体制发生反转,边界向南北迁移。根据其发育过程特征,作者用复合前缘隆起两端迁移模式对复合前缘隆起独特的构造发育史进行了解释:即三叠纪以来岩石圈各圈层同步挠曲变形。随着挤压应力场的增大,巴楚隆起在挠曲基础上不断抬升,形成几条大型断裂带。巴楚断隆作为一个整体沿着这几条深断裂发生剪切滑动,平面上表现为向冲断带迁移。在宁静期岩石圈回跳,整体向下滑动,发育负反转构造,平面上为向隆起轴部的迁移。前缘隆起向南北凹陷迁移时可能会在前缘隆起上出现局部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197.
羊塔克构造带位于塔北隆起的西端 ,属于库车油气系统的前缘隆起带。邻区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 ,早期属塔北隆起、后期属库车前陆盆地前缘张性隆起构造带的羊塔克、牙哈、玉东及英买 7等构造带具有陆相 (前渊凹陷的三叠侏罗系源岩 )和海相 (被动边缘的寒武奥陶系源岩 )双重油气来源 ,并具有上部碎屑岩 (构造 )和下部碳酸盐岩 (潜山 )含油气的特点。据推测 ,羊塔克构造带除已发现的白垩系下第三系构造油气藏外 ,尚有相应层系的地层油气藏和下部碳酸盐岩 (潜山 )油气聚集 ,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8.
依据航磁、地震剖面、钻井及地表地质资料,确定四川盆地东部涪陵-石柱-建南地区始于震旦纪就发育一个大型继承性古隆起.航磁异常图显示石柱地区存在一个北西西向的近椭圆形的正异常.地震及深部钻井资料揭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由周缘向涪陵-石柱-建南地区超覆沉积;灯影组厚度显示石柱地区最薄,向周围增厚,导致地层厚度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9.
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扬子地块的俯冲板片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 250 km深度的板片状高速异常,它的西侧有一宽约 300 km的低速柱,在澜沧江-墨江段明显的低速上覆于板片之上。综合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论证了该板片状高速异常是古特提斯洋闭合后扬子地块俯冲板片的一部分.始于60~50 Ma的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触发地幔热扰动,使软流层上涌,俯冲的扬子陆块有可能被断离,并导致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和澜沧江-墨江段的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200.
现行基坑支护规范抗隆起主要验算支护结构的稳定,无法满足拓建工程对基坑隆起变形的严格要求。从力学平衡和刚度控制的角度,阐明了深大基坑隆起的力学机理和隆起荷载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控制基坑隆起的新途径。研究表明:基坑隆起荷载与支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基坑深度、基坑宽度、土体内摩擦角和土体重度等因素有关;将基坑隆起问题转化为坑底加固土层的平衡问题,可以作为拓建工程基坑隆起控制的计算方法;坑底土体刚性加固和抗拔桩是控制基坑隆起变形的重要措施,坑底加固和抗拔桩应在基坑开挖前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