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8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戊烷、己烷、1,2-二乙烷和亚磷酸三甲酯为原料,分别合成了戊基、己基、乙基取代的三种膦酸二甲酯化合物.并报道了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的数据.  相似文献   
42.
合成了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1-(4-苯基)-5-苯基-2,4-戊二烯-1-酮(BPDDO),通过测试发现BPDDO具有良好的SHG响应和较好的透光性。优化了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透光性之比.通过从头算的方法研究了分子的β值,得知分子母体1,5-二苯基.2,4.戊二烯-1酮中较大的共轭链导致了较大的分子的β值,而羰基切断了共轭链,可以有效的优化材料的透光性。  相似文献   
43.
《河南科学》2016,(11):1822-1825
主要通过静态失重挂片和动电位极化技术研究了0.45 mol/L HCl中十六烷基三甲基化铵(CTAB)和代十六烷基吡啶复配后对Zn的缓蚀性能.极化曲线和静态失重法测试结果显示:复合后的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当代十六烷基吡啶的质量浓度为50 mg/L,CTAB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复合型缓蚀剂的缓蚀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44.
《河南科学》2017,(8):1262-1265
采用9-芴酮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化铵和酸钾的共同作用下合成了2--9-芴酮;其结构经熔点和1H NMR确证,并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取9-芴酮10 mmol时,化铵用量为40 mmol,酸钾用量为11.5 mmol,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5.3 g,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95℃,产率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45.
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在各种氧化还原状态土壤中均可形成大量的不可提取态残留(nonextractable residues, TBBPA-NER).然而TBBPA-NER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目前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以TBBPA在淹水条件和有氧条件下分别形成的不可提取态残留(即flooded-nonextractable residues, F-NER和oxicnonextractable residues, O-NE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氧条件下F-NER的归趋,以及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改变下, FNER和O-NER环境行为的差异;同时研究了水稻根系分泌物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氧条件连续培养231 d中, F-NER在土壤中发生了缓慢的生物转化.尽管F-NER在土壤中释放出的可提取态量很低(1%~6%),但是矿化10%,且酯键和醚键结合部分有所消减.土壤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即0~50 d有氧, 50~103 d淹水, 103~231 d有氧)对F-NER的矿化影响很小;而TBBPA-NER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受形成条件影响较大,表现为有氧-淹水-有氧培养下F-NER的矿化量,以及释放量均显著高于O-NER. F-NER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水稻根系分泌物抑制了FNER在有氧环境下的矿化,而淹水条件促进了F-NER的释放产物在土壤中的累积.结果证明,土壤中添加根系分泌物以及氧化还原状态转变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两种NER在土壤中的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46.
《潍坊学院学报》2017,(2):28-30
芳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化反应是合成芳胺类化物的重要方法。综述了芳胺类化合物氧化化的工艺及其研究进展,包括无机氧化剂的氧化化和双氧水与氧气作氧化剂的催化氧化化,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压力罐消解法测定食品中铝的含量。样品经硝酸、过氧化氢在压力罐内消解,将消解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硫酸冒烟赶酸,调节溶液酸度,铬天青S及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于64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经实验证明,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7%,RSD小于95%。该方法操作方便、快速、准确,有利于对面制品中铝的监测工作的推广。  相似文献   
48.
《河南科学》2016,(10):1634-1637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4--2-硝基联苯,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所需用的碱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核磁、气质联用对得到的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49.
酚兰水溶液的紫外吸收会随着体系中含酸的量发生变化,在440 nm吸收峰处一定浓度范围内酚兰水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酸浓度成正比,可由此测定酸浓度.用这种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类型的光产酸剂在聚乙二醇膜层中在低压汞灯(254 nm)照射下的产酸量.其中三嗪光产酸剂的光照产酸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0.
 近几年来二烷氧基取代对苯乙炔聚合物(PPV)发光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彩电、电脑等家电和飞机彩色液晶显示屏中,该文研究了利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条件下,合成二烷氧基取代对苯乙炔聚合物(PPV)发光功能材料的中间体4-丁氧基苯酚,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对苯二酚与代正丁烷60~65 ℃反应3 h条件下合成4-丁氧基苯酚,产品收率达90%以上。对不同的催化剂的使用和反应时间进行了条件优化,对产品4 丁氧基苯酚的IR谱图、NMR谱图进行了确认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