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7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于在注泡沫驱过程中,当泡沫到达储层后,会与储层的地层水、岩石接触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使得储层的渗透能力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利用甘谷驿油田提供的泡沫液d、地层水及储层岩石样品进行了泡沫和地层水、储层岩石配伍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液d与地层水在体积比为7∶3时,配伍性较差,此时可考虑实施分注或采取加大防垢力度的措施来避免注水结垢。经分析此时悬浮物主要为CaCO_3和CaSO_4,可考虑加入有机膦酸类、聚磷酸盐等防垢剂来加强防垢措施。由于单纯的泡沫对岩心的损害较大,注泡沫会使储层的渗透率下降,经过现场的应用,显示循环注空气泡沫效果良好。建议配伍实验步骤:过滤、混配、升温。  相似文献   
52.
金庭科  孙勇 《科技资讯》2006,(19):246-247
本文针对高温蒸汽吞吐由于出砂导致地层不稳定的问题,研究了以KAR为主要成分的高温覆砂,并考察了催化剂、复配剂AC-2,M15、KH-550,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高温覆膜砂固结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筛选出了较好的胶结剂组成。  相似文献   
53.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煤层气渗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测定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机理的基础上,基于达西定律和毛管渗流定律,给出了煤储层渗透率计算公式,指出煤储层渗透率是反映煤层气渗流规律的关键特征参数,且它与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得到的核磁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BT弛豫理论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求解煤储层核磁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核磁渗透率和煤储层渗透率的关系表达式,指出核磁T2分布谱与煤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MAP渗透率公式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孔隙分布对渗透率的影响,因此更为准确.使用自制的非磁性聚碳酸酯三轴应力渗透仪进行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4.
向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的致密地层要油气储量和产量是目前油气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致密储层中的裂缝和溶蚀孔洞(统称缝洞)系统是油气赋存的主要空间和运移通道,查明和预测致密储层中缝洞系统成为寻找该类油气藏的关键。然而,致密储层中缝洞的空间分布极不规则,往往在相距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打油气探井,有的可能高产油气,  相似文献   
55.
在常压条件下 ,对干燥粉砂岩、灰岩和砾岩 3种储层岩石进行了高温处理 ,测量并分析了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热处理过程中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突变温度域。经过高温处理后的岩石 ,其波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渗透率和孔隙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阈值温度附近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大 ;高于阈值温度后 ,影响岩石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主要机理是早期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增加。该实验结果为现场储层热处理效果评价及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
本文提出了利用渗透率测定仪检测泥浆固相颗粒侵入岩芯深度的方法——分段截割法。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泥浆固相颗粒侵入岩芯的深度,研究了影响岩芯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并评价了室内配出的完井液对岩芯渗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加有合适桥堵剂的完井液对低渗岩芯渗透率的损害主要是由滤液引起。在钻经储层的过程中,尽量缩短泥浆浸泡时间。  相似文献   
57.
研究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渗流规律。依据页岩气藏储层地质及开发特征,建立页岩气渗流模型,充分考虑页岩气在基质中的吸附-解吸、Knudsen扩散及渗流作用,采用表观渗透率函数、岩石压缩性吸附影响系数,对常规油气藏渗流方程进行修正,并考虑球型基质向裂缝不稳态扩散窜流,建立无穷大外边界双重介质页岩气藏水平井渗流模型,绘制页岩气藏水平井渗流压力曲线图版,分析储层、渗流及水平井等敏感参数对水平井压力变化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在页岩气藏渗流中后期阶段,表观渗透率函数、岩石压缩性吸附影响系数对水平井压力特征影响较大。扩散-渗流、吸附-解吸特征是准确描述页岩气渗流规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综合考虑普通稠油油藏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非活塞驱替以及井网处于非单一沉积微相时渗透率各项异性的特征,建立了一套普通稠油油藏反九点井网平面波及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定量表征平面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计算各方向边、角井的见水时间。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压差以及渗透率级差对平面波及系数和见水时间的影响。同时,自主编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数值模拟器。结果发现:启动压力梯度越小,压差越大,水驱平面波及系数越大,边、角井见水时间越快,含水率越高;渗透率级差越小,波及越均匀,边井见水时间差越小。通过模拟,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可视化了不同水驱阶段平面波及系数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优化注采参数、差异化边角井工作制度等方式,缩小了死油区,提高了平面波及系数,改善了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59.
破碎岩石非Darcy流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种破碎岩石渗透特性试验专用装置与MTS试验系统结合,可以获得非Darcy流的渗透特性(渗透率和非Darcy流β因子)。介绍该装置的构造、破碎岩石非Darcy流的渗透特性试验方法和特点,得到破碎岩石压实过程中渗透特性与载荷、颗粒直径的回归关系及在某一特定载荷作用下,渗透特性ρβ与破碎岩石颗粒直径成线性关系的结果。这种试验技术对于采矿、土木、水利和交通工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0.
电缆地层测试器(Wireline Formation Tester)的压力测量,主要受到来自仪器的存储效应和测量环境的表皮效应的影响,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程序定量的描述了存储效应和表皮效应与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存储效应的影响,在低渗透率地层测量的压力,没有稳定的压力降,不经过校正,不能进行渗透率的计算;受表皮效应的影响,测量的压力降只有原来的1/3,这使地层的渗透率被低估。为了消除影响渗透计算的因素,研究了电缆地层测试器的量纲为1解释图版,对存储效应和表皮效应进行了校正,提高了渗透率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