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21.
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必盛唐”是明代具有强势传播力的诗学观念 ,其消极影响是法唐而赝 ,自狭诗道。当时虽有接纳宋诗的呼唤 ,但难以形成趋势。明末清初 ,钱谦益以唐宋兼宗为新的诗学选择 ,具体途辙是以崇尚杜诗为由唐向宋的起点 ,在诗坛大力导入宋代诗风 ,融铸异质 ,求变创新。以沉潜深厚改变浮薄肤浅 ,以性情为本取代唯务格调 ,从而形成宏衍阔大的气局 ,使诗歌创作具有多元组合的美质。钱氏的这一诗学选择开启了清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22.
侠义公案小说是清代颇为流行的一种小说体裁,这类小说的创作深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曰"、"有诗为证"之类的外在形式上,而且在主题思想、情节设计及人物塑造中亦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如"劝善"和"因果报应"的主题思想设计,"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建构以及具有佛教色彩的清官、侠客、僧尼等的人物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23.
<正>1.吴其濬(1789-1847)既是清代声名显赫的高官,又是集状元、植物学家、药物学家、矿冶专家、水利专家等于一身的科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廉洁奉公、严惩酷吏的故事,也留下了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24.
清代中期以前,中国南方的消费中心在苏州、杭州一带。1840年以后,上海异军突起,逐渐以中国消费向导和服装业中心的地位而闻名遐迩。现在回顾100多年前的时髦服饰,仍有许多回味。  相似文献   
25.
对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生活民俗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对于研究民俗事象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深入研究人地关系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流传时久,是书亦多错讹脱漏之处.清代学者戴震等人曾对其进行校订注释,但因所据版本及参考文献的局限,误漏时有;今人周祖谟曾于20世纪50年代,完成<方言校笺>一书,颇为学界推誉.然周书出版至今已近60年,随着对<方言>研究的深人,亟需有新的校注本出现.今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一书,广搜旧本,集前人校释心得和今人研究成果於一身,汇证诸家,梳理分析,实为<方言>校释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27.
清代北方乡约的行政组织化,虽然有利于州县行政绩效的提高,但伴随着乡约的行政组织化,乡约首事和吏役勾结害民的现象趋于普遍化,并引发了乡约权力和官府权力的矛盾,从而使乡约与官府的关系逐渐复杂化,而官府出台的强化对乡约监管的措施,使清代北方乡约与官府的关系更加密切,乡约进一步沦为半官方的基层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8.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龚自珍等一批忧国忧民之士大胆预示衰世,讥切时政,倡言变法。这不仅促进了当时学术风气的明显转变,对固步自封、腐朽专制的统治者也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9.
清代前期,外地移民大量进入贵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贵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使得边疆贵州与内地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同时,大量外地移民进入后所进行的过度开垦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给贵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0.
在《冕宁县清代档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吴华与谢昌达因孩童口角而互控在案,在此过程中,文人吴华不依不饶,以各种理由九次控县、三次控府,充分展示了清人的健讼与缠讼。事实告诉我们,在以“无讼”思想为主宰的传统社会,当事人一旦卷入纠纷进入诉讼,其不但不畏惧打官司,而且为达目的,甚至表现出健讼与缠讼。此外,通过此案也可以看出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强权政治、官府的不作为以及当事人自身因素等,正是这些导致健讼、缠讼的出现;同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健讼、缠讼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