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1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Yb^3 -Er^3 共掺的B2O3-P2O5-MO-R2O-Al2O3(M=Zn,Ca,Sr,Ba;R=Li,Na,K)玻璃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B2O3的含量以及加入不同种类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玻璃的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2O3含量的提高,玻璃的自发辐射跃迁几率降低,辐射寿命增长,但吸收截面、相应的积分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减小,玻璃的折射率在B2O3含量为15%(摩尔分数)时达到极小值.随着修饰体阳离子场强的升高,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以美国朗讯公司提供的两种掺饵光纤特性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其增益,噪声和带宽特性的比较,阐述了C带和L带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异同点,为新型的L带掺饵光纤放大器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简要分析了已有的关于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噪声测量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通过比较载噪比的方法测量EDFA的增益和噪声,用该方法能对EDFA的主要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994.
为获得斥水剂作用下掺砂心墙料的渗透性能,采用自制恒压渗透仪,开展了不同土石比、击实数和水头条件下的恒压渗透试验,获得了掺砂斥水心墙料起渗历时、穿透水头和稳定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起渗历时随着土石比的减小和击实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头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未掺砂的斥水心墙料,水头小于5 m时,水分能长时间停留在试样表层.对于掺砂斥水心墙料,穿透水头随着土石比的增大而减小,受击实数影响不明显.击实数相同时,稳定渗透系数与土石比呈较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土石比相同时,稳定渗透系数与击实数呈较好的负相关线性关系.水头越大,掺砂斥水心墙料的稳定渗透系数有所增大,总体上影响不大.与传统掺砂心墙料防渗效果相比,掺砂斥水心墙料抗渗性能提升较明显,可为心墙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粉煤灰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辅以石膏、白色陶土,将三者混合压制成型,采用二次烧成法,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粉煤灰多孔陶瓷,并试验了该产品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及其重复利用问题。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所用原料的最佳质量配比粉煤灰∶石膏∶白陶土为67∶15∶18,获得的多孔陶瓷的比表面积为30.48 m^2/g;吸附亚甲基蓝时,最终脱色率达97.74%,并且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996.
997.
对现今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技术装备外在方面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材料和配制技术的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现今国际、国内混凝土发展的比对,指出发展混凝土"软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希望通过对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应用,来大量使用工业废料,从而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并对混凝土其他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烧变岩是一种在以煤田火区为主要环境背景的复杂条件下,受燃烧变质作用和气液变质作用等影响产生的变质岩类。目前研究多聚焦于死火区岩层的岩石性质及水文地质意义,而缺乏对活火区烧变岩利用体系的研究。为了促进对烧变岩的研究,以砂岩为例分析了烧变岩的矿物成分与呈色,总结了以烧变岩为媒介探测火区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最后讨论了烧变岩层的热能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在活火区新生的烧变岩其矿物成分随温度变化明显,而颜色随温度上升主要由铁、锰氧化物控制;根据矿物特性及热特征,烧变岩可以作为对煤火的探测依据,但探测方法均存在缺陷;热特征也体现了烧变岩蕴含一定体量的热能,可进行回收利用,而冷却后的烧变岩也具有丰富的用途。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纵模掺铒光纤激光器的有源曲率传感器,并对传感器进行了理论设计.通过将掺铒光纤粘贴于简支梁并采用拍频解调的方式对曲率参量进行传感.利用5次多项式拟合拍频与曲率半径的理论关系曲线表明该传感器的R2达到了0.999 94,说明设计符合实际应用场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混煤燃烧对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科  徐明厚  于敦喜  温昶  占中华  姚洪 《科学通报》2010,55(25):2546-2554
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细微颗粒物, 因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其生成和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混煤燃烧被认为是一种可有效减少电厂燃煤过程中细微颗粒物生成的控制手段. 将具有不同矿物组成的褐煤和烟煤进行不同混合比例(9:1, 7:3, 5:5, 3:7, 1:9)和不同燃烧气氛下(O2/N2和O2/CO2)的沉降炉燃烧实验, 通过对其燃烧生成的颗粒物进行质量粒径分布、生成浓度、元素组成和形貌成分等分析, 研究了不同燃烧气氛下混煤燃烧对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煤粉燃烧生成的颗粒物由具有13级粒径分级功能的低压撞击器(LPI)进行收集. 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实验煤粉混合燃烧后, PM1的生成相比于通过两种单一煤种加权平均得到的计算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说明来自不同煤种的矿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抑制了燃煤过程中PM1的生成. 煤粉混合比例对PM1生成的抑制程度有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研究中, 当褐煤与烟煤的混合质量比为7:3时, PM1的生成所受抑制程度最大. O2/CO2气氛对混煤燃烧过程细微颗粒物的生成特性有影响, 相比于O2/N2燃烧气氛, O2/CO2燃烧气氛下, 混煤燃烧后矿物交互作用减弱, PM1的生成所受抑制程度下降. 与计算值相比, 混煤燃烧后PM1中的Ca, Fe元素生成浓度和质量百分数均减少, 而PM10+中Ca, Fe, Si, Al元素生成浓度增多, 烟煤中所含的大量硅铝酸盐与褐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含Ca, Fe等细颗粒物的交互作用是混煤后PM1生成减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