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2.
阐述了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人员经过验证首次显示,一年多达130万的癌症病例可能在某一天通过靶向摧毁诱发这些癌症的病毒而加以治疗甚至防范-- 美国耶什华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声称,这项发现可能为征服与早期病毒感染有关的癌症铺平道路,这些癌症包括由乙肝和丙肝病毒诱发的肝癌、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诱发的子宫癌和由爱泼斯坦一巴尔病毒诱发的淋巴瘤.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是否适应其它品系的小鼠,为更好地使用该小鼠自发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我们研究了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肉瘤S180、宫颈癌U14对多种宿主的排斥性。方法采用S180、U14肿瘤为对照,将IRM_2小鼠淋巴瘤、S180、U14用多种方法接种于ICR、IRM_2、HL和KM等小鼠身上,于10~12d后取出肿瘤称重。结果多种方法接种S180、U14于几种小鼠身上都能使肿瘤生长;而多种比例浓度的方法接种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于ICR、KM、HL身上肿瘤都不生长。结论S180、U14对宿主无排斥性,而IRM_2小鼠白发淋巴瘤对宿主有排斥性。  相似文献   
95.
在对人的类硫氧还蛋白基因(hTRXL)进行了Northern印迹法鉴定的基础上表达了该基因产物,并对hTRXL蛋白的功能进行了研究.hTRXL胰岛素还原酶活性实验显示全长hTRXL和其N端结构域(hTRXL-N)都具有胰岛素还原酶活性;C端区域(hTRXL-C)不具有胰岛素还原酶活性.将含有hTRXL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乳癌细胞系MCF-7,该细胞对于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较未转染hTRXL的MCF-7对照细胞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6.
97.
98.
以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型细胞株OCI-Ly3为研究对象,探索ABC型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相关分子的表达,以及小鼠成瘤条件.对不同条件下培养的OCI-Ly3细胞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肿瘤相关抗原在OCI-Ly3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皮下和腹腔接种,在SCID小鼠中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流式分析显示,体外培养的OCI-Ly3细胞对c-Met、Ki-67和survivin等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标记物具有较高的表达;SCID小鼠皮下接种107 OCILy3细胞,成瘤率87.5%;腹腔接种2×107细胞,成瘤率75%;肿瘤组织符合人DLBCL的组织学特征,且分布弥散,具有较高的侵袭性.成功构建了人ABC型DLBCL的小鼠模型,并对OCI-Ly3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和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免疫标记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检测,为DLBCL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工具.  相似文献   
9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研究显示与信号通路表达异常有关,如经典Wnt通路。在DLBCL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观察到经典Wnt通路的重要下游因子β-catenin的表达和核内定位。同时证据显示经典Wnt通路不仅与DLBCL发病机制有关,还和DLBCL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经典Wnt通路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DLBCL潜在的有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以及其与病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7例,并收集同时期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人群的CRP浓度.结果 DLBCL患者的CRP浓度为(23.85±7.22)mg/L,相对于健康人群的(6.64±3.17)mg/L明显升高.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RP水平逐渐上升,与对照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CRP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4.83%,低表达CRP组为7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1.728).GCB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NGCB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进行CRP检测能够反映其疾病变化,并且能够应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分期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