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46篇
教育与普及   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34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zorbaxSIL色谱柱、以二氯甲烷-甲醇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阔草清除草剂在玉米田土壤、玉米籽粒和植株上的残留动态,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阔草清在土壤、玉米籽粒、植株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00%~96.80%,90.30%~93.50%和84.20%~94.20%,阔草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t1/2)吉林为12.1d。山东为20d,山东为20d,降解速度较慢;在植株中半衰期(t1/2)吉林为4.3h,山东为5.5h,降解较快。但在收获的土壤、玉米和植株中均未检出。说明其残留污染性很小,可以在玉米田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粉酶解产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him-pack CLC-NH2 柱为分析柱,乙腈与水(体积比为7∶3)为流动相,以RID-6A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了菊粉酶解产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为菊粉酶解产物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用HPLC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培养的黄芩中黄芩甙、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H条件下黄芩甙、黄芩素的含量呈现有规律性的变化.在pH=5.8时最大,为组织培养黄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建立了测定黄芩中黄芩甙、黄芩素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法:采用ZORBAXSB C18(150mm×4.6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体积比60∶40∶0.2);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甙和黄芩素的含量;该法的RSD分别为3.6%和5.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和101.8%.  相似文献   
5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四川和广西产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离子对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150×6mm i.d.),流动相为CH3CN:0.025mol·L-1(NH4)2SO4:SDS=34:66:0.6(W/W),用20%H2SO4调pH=3.0.同时对样品的提纯条件、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精密度与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产山豆根苦参碱含量为0.305%,广西产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0.210%.  相似文献   
55.
应用组合合成的原理,使用3种酮、5种胺和甲醛反应,在盐酸的催化下,一次性合成了15种Mannich碱。使用大孔季铵强碱型清除树脂有效地除去了产物中残留的强酸催化剂———盐酸。经GC/MS色谱分析可知,产物的量决定于胺和酮的结构。对称结构的酮(如丙酮)只能得到一种产物,而不对称结构的酮(如2—戊酮)可给出两种产物。  相似文献   
56.
发酵液中丙酮酸的HPLC法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性定量测定发酵液中丙酮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SCR 101H色谱柱、柱温20℃、高氯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pH3.8。通过测定回收率、重现性等项指标及与酶法测定结果的比较,证明此方法对发酵液中丙酮酸的检测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适于发酵液中丙酮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57.
高效液相色谱-抑制化学发光法检测药物中的扑热息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扑热息痛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分离、抑制化学发光法检测了药物中的扑热息痛含量.扑热息痛浓度在8 0×10-7~1 6×10-5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7 4×10-8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 4%.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扑热息痛片、散利痛和维C银翘片中扑热息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8.
红豆杉组织、细胞培养物紫杉醇快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对国内4种1变种红豆杉及其组织,细胞培养物进行紫杉醇快速定性,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国内4种1变种红豆杉及其组织,细胞培养物中都含有紫杉醇,其中东北红豆杉及其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9.
HPLC-HG-AFS测定As(Ⅲ)和As(Ⅴ)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丁基氢氧化铵作为As(Ⅲ)和As(Ⅴ)的离子对试剂,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在Pecosphere C18色谱柱上有效地分离了As(Ⅲ)和As(Ⅴ).随后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最佳测定条件下,成功地测定了As(Ⅲ)和As(Ⅴ),其精密度分别为6.8%和4.0%.为HPLC—HG—AFS联用在线分离测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0.
氯霉素在牙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牙鲆体内氯霉素的药物浓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表明:1)单次口服剂量为8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在牙鲆体内的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第一次达峰时间Tmax(1)出现在2.00 h,鳃、肝、肾、血、肌的第一次达峰浓度Cmax(1)依次为15.01、11.80、10.35、8.56、5.21μg·mL-1;第二次达峰浓度Cmax(2)小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1),第二次达峰的时间Tmax(2)出现在8.0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肾、鳃、肝、血、肌分别为176.87、133.77、118.77、65.33、50.36μg·mL-1·h.消除半衰期(T1/2)为4.89-10.39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67-17.05 h,说明氯霉素在牙鲆体内吸收较迅速,但滞留时间较长.2)连续5 d口服剂量为4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39.40-115.50 h,说明口服氯霉素在牙鲆体内消除缓慢,残留较严重,其中以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