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喷雾强化空气冷却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献上常采用有效膜传热系数的方法来考虑管外水膜传热传质的综合效果,用析湿系数考虑对空气增湿降温的效果,这种基于对数平均温差或ε~NTU方法对湿式空冷器进行热计算是比较粗糙和近似的.本文基于Merkel的焓差法,用容积散质系数的方法对水膜的传热传质进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了空气质流量以及喷水强度,测得有关数据,整理得出βxv值.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出的βxv关联式,可供喷雾强化空冷器设计时选用  相似文献   
82.
相变材料因其良好的控温能力在电池热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在高温环境和高放电倍率下,单纯依靠相变材料很难满足热管理的要求。设计了相变材料和冷却板混合的电池热管理方式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与采用纯相变冷却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池间距、冷却液入口速度对电池最高温度以及相变材料液化率的影响,并对充放电循环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高温和高放电工况下,液冷的引入解决了因相变材料完全液化导致的电池温度恶化和中间电池热量累积的问题。相比于纯相变冷却,当冷却液速度为0.5 m/s时,混合冷却可将电池的间距减小至3 mm,继续增大冷却液的速度对热管理性能提升较小。同时,液冷板的加入可以减少首次充放电循环对后续循环过程的影响,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3.
刘岳辉 《广东科技》2006,(12):126-127
本文主要介绍某电厂一期工程2×600MW2#氢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安装阶段控制其漏氢量(率)的措施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4.
夹点理论及其在炼厂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进一步降低炼厂能耗的可能性,用夹点技术对抚顺石油二厂蒸馏装置的换热网络进行了分析.根据经验确定换热网络的最小夹点温差为20℃.由于物流较多时温-焓图确定夹点位置过程繁琐,采用问题表法确定了原换热网络的夹点位置在135℃处.分析发现原换热网络中有2台冷却器处于夹点之上,存在2条换热回路及冷流不满足热容流率准则.通过拆除冷却器、分流及打断回路的改进措施来满足夹点技术设计准则及实际要求.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换热流程每年可节约664.5t标准油,所增加的分流管线费用半年即可收回.  相似文献   
85.
变接触面液冷系统的电池模组温度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电池系统单体间的温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设计了一种在单体间隙中填充铝柱的液冷热管理系统,建立了单体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速、不同截面边长和高度组合的铝柱液冷系统对电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面边长和高度梯度变化的铝柱液冷系统的冷却性能和单体间的温度一致性都要优于截面边长和高度为定值的系统.在放电倍率为3 C,入口流速为0.10 m/s时,此组合方式下电池模块中单体间的最大温差保持在3.72℃以内,满足电池系统热管理的需求.最后,针对此模型对不同放电倍率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单体间温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6.
刘晓景 《甘肃科技》2012,28(24):58-59
具体介绍了转炉干法除尘系统蒸发冷却器温度控制方案,并给出了实现该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通过空分装置膨胀增压机气体冷却器、蒸汽加热器内漏处理解决了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隐患,确保空分装置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88.
电子芯片液体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芯片发热量不断上升,传统的风冷方案已不能满足芯片日益增长的散热要求,着重介绍了芯片液体冷却技术中液体喷射冷却、微通道液体冷却和宏观水冷管路冷却三种冷却方式的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芯片液冷的新技术,对芯片液冷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满足芯片冷却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不同流道结构设计对液冷板散热性能、均温性能以及能耗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液冷板结构参数对电动汽车某液冷单元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流道宽度由6 mm增加至31 mm,导热垫表面最大温差降低19.4%,流阻增加14.6%,当采用流道宽度从中间到两侧递减的设计方式,可以改善其散热均温性能且能耗在可接受范围内.流道深度由5 mm减小至2 mm,表面最大温差降低36.7%,流阻增大了3.3倍,减小流道深度能显著改善散热均温性能,同时会显著增加能耗.添加强化传热结构和在某些工况下改变进出水口位置能改善散热均温性能,同时也会增大流阻和能耗.研究结果可为液冷板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改善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90.
曹桂兴 《科技资讯》2014,(14):1-1,3
在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都会出现异常改变。如果温度超出人体承受范围,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对人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都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猝死。而如何在没有空调或者其它制冷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人体降温装置降低温度,成为了各国科研人员都在研制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对循环式人体降温装置和新型的人体降温系统—液冷式降温背心这两种人体降温装置进行介绍,阐释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总结,突出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