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87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5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浩  徐鹏 《广东科技》2008,(1):60-61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细看当前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技术支持体系,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国家都有实施循环经济的特色措施,从企业层面的最小化污染排放,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的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很好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2.
曹艳 《科技信息》2008,(35):222-222
目前,虽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愈演愈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就中国而言,由于国内金融衍生产品不发达、直接投资海外问题金融资产较少的因素,所以现在看起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并不能对中国造成根本性的伤害。但是,西方国家的消费倾向受危机影响而降低,全球央行联手降息又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这都给以出口拉动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而这当中影响较大的要数农民工了。  相似文献   
83.
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消费特征及规律,为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直销说穿了只是商品销售的一种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传统销售模式的不可替代性,也的确让很多原本只是消费商品的消费者转换成了营销者,赚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那份收入。但直销沟通仍存在很多误会。  相似文献   
85.
林可道 《世界博览》2008,(23):25-27
香港是东方世界圣诞传统最浓的地区,圣诞购物季的火爆也让消费之都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86.
廖保平 《科技智囊》2008,(2):I0044-I0045
粮、油、肉等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增加了压力。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应恢复使用粮票、油票、肉票供给制度,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人民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1月16日《新快报》)  相似文献   
87.
中性美是当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潮流,这种审美潮流带来了新的审美转向。本文从中性美这种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积淀,探讨中性美出现的原因,以及在消费社会中带来的新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88.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即供求失衡、成本推动、货币扩张的合力推动,应标本兼治、多渠道控制物价水平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89.
重温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田勇人内阁于1960年制订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于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提高当时日本的国民收入起到了很大作用。现阶段的中国与当时的日本有极大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计划的分析得出了对于现阶段中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0.
2007年9月,时任商务部长的薄熙来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汽车潜在市场。2007年9月底,全国的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达1.18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占6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