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1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9篇 |
丛书文集 | 115篇 |
教育与普及 | 6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7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3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218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306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本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2,(4)
从个体接受主体的角度,本文讨论了精神消费的本质、功能及与精神生产的关系问题。指出精神消费由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所决定,构成了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完善化的重要途径,而一个社会人们精神消费的具体实现及其结构;则与这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及其既有型态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性。 相似文献
2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直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道德秩序的建立。面对社会现在的“道德危机”和“法律纸面化”问题,我们必须提高道德与法律的内化力-公民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3.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上网群体,面临网络的种种诱惑和考验。如何强化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动员全社会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4.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5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今后国家将逐步建设和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这将有利于培育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尹成杰说,畜禽良种是建设现代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畜牧业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利用本国资源培育出特色突出、性状优异的畜禽良种。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战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内容、方法、途径上的物色:1、把西方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与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协调、结合起来,形成了东西合璧的个性教育特色;2、寻求间接方法与直接方法的有机结合,即全面主义教育与道德课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方法;3、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研究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对我国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分析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基本内容,阐明了其对于我们坚持“以德治国”的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等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7.
王唯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5)
首先对恶搞现象进行一番介绍。然后以我们日常照哈哈镜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口,展开对恶搞这种文化现象的一种阐释方式的探讨,分别从创作者制造恶搞的心理机制,镜像的文化符号特点,网络和媒体的重要作用和大众的主体地位等四个方面来对恶搞进行系统阐释,简单勾画出一个从生产--传播--消费的互动系统。 相似文献
28.
"物象化论"视域下的消费主义与消费正义问题——兼论消费社会中"人"的伦理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化论"是日本学者广松涉对中晚期马克思思想理论的一个特定的称谓。所谓"物象化论"简言之,就是把"关系"看成"物",并对这样的物象化批判加以揭露的一连串的逻辑构造。在"物象化"视域下,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特殊产物;人们之所以把消费看成是消费社会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关键在于对消费社会中"人"的规定的物象化谬误。在消费社会中,"人"是一种物象化的存在,因而,在物象化视域下看待消费正义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人"的物象化规定,透过"物象"的樊篱去关注消费背后的意义更深更远的关系意蕴,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消费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29.
邓学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397-399
在古典Modigliani-Brumberg生命周期假设和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设下,给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投资和储蓄的风险投资组合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合理确定投资、消费和储蓄的最佳份额;同时给出了该模型的现实含义.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