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1.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梁剑 《科技资讯》2014,(31):56-58
珠海是一个多山丘的城市,板障山隧道是珠海市区的主要交通要道,直接贯通城市的南、北方向。多年来,隧道内一直都无法收听到无线调频广播。该文主要叙述通过在隧道内进行多载调频波同频广播,在实施方案中最后利用同轴泄漏电缆作为多载调频波的主要载体,终于比较圆满解决了板障山隧道内调频广播覆盖的问题,为珠海的调频广播覆盖事业划上了比较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7月2—6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主办,主题为"遵循诊疗规范、鼓励临床试验"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近2000位注册代表参会,收到征文455篇,专家约稿107篇。本次大会在继续关注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头颈部肿瘤等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最新进展的同时,对癌症姑息和疼  相似文献   
15.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屁的传奇     
我们的消化道里,平时总会留存少量气体。如果使用听诊器或直接将耳朵贴在肚皮上,有时会听到气体流动的声音——"肠鸣声"。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种被称为量子点的纳米细小晶体,能密切监视消化道癌细胞的变化,让消化道肿瘤早诊成为可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博士生导师李雁教授近日宣布.他们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量子点)纳米芯片.可用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与远期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8.
总结3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及X线钡餐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超声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及活检过程的探讨陈秀锦,林振文,毛文珍(福州大学医院,福州,350002)胃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例数占消化道癌肿中的第一位,全部癌肿中的第3位[1].但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根治,预后良好。本文就胃镜检查诊断的两例微小癌和小胃...  相似文献   
20.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华乌塘鳢消化道中的Som、5-HT、PP、VIP、SP和CT等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Som细胞在贲门胃、中肠分布较多,食道与幽门胃较少.5-HT细胞在食道较为丰富,胃中次之,前肠较少.PP细胞仅分布于肠道,后肠居多,前肠、中肠较少.VIP细胞分布于食道及贲门胃,食道处较少.SP细胞在后肠较为丰富,前肠分布较少.CT细胞集中在胃部,前肠偶见,其余部位未发现.不同种类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可能的内分泌方式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