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53篇 |
免费 | 493篇 |
国内免费 | 35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7篇 |
丛书文集 | 428篇 |
教育与普及 | 57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5篇 |
现状及发展 | 70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94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180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30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420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450篇 |
2011年 | 502篇 |
2010年 | 442篇 |
2009年 | 514篇 |
2008年 | 576篇 |
2007年 | 543篇 |
2006年 | 462篇 |
2005年 | 409篇 |
2004年 | 389篇 |
2003年 | 377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335篇 |
2000年 | 308篇 |
1999年 | 278篇 |
1998年 | 264篇 |
1997年 | 253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56篇 |
1994年 | 208篇 |
1993年 | 168篇 |
1992年 | 190篇 |
1991年 | 160篇 |
1990年 | 145篇 |
1989年 | 147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际工程粗糙表面多数符合非高斯分布,非高斯粗糙表面的数值仿真和生成对于研究两表面间润滑、接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脉冲滤波技术,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生成具有给定峰度、偏态和自相关函数的非高斯粗糙表面。当非高斯粗糙表面生成时,将其高度分布视为随机序列,用幅值和相角两个分量来表示,通过分别求解这两个分量使粗糙表面具有给定的表面粗糙度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表面,生成表面的自相关函数与给定的自相关函数吻合良好,并具有给定的峰度和偏态。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2.5DCf/SiC复合材料的磨削工艺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p、砂轮线速度vs及进给速度vw均对2.5DCf/SiC的磨削性能评价参数(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产生影响,其中磨削深度对评价参数的影响最大,进给速度影响最小;经向纤维及纬向纤维的支撑效果具有很大差异,导致不同的磨削加... 相似文献
73.
以Tanaka和Mura的疲劳模型为基础,引入弹性应变能释放项,构建了新的适用于复杂载荷的疲劳模型.利用这一模型,结合表面梯度强化层的强度、模量和残余应力的梯度分布特征,对含表面梯度强化层的缺口样品的疲劳形核寿命分布及裂纹起源位置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强化会增加样品的疲劳形核寿命,强化层厚度变化会改变裂纹形核位置.存在临界厚度,当强化层厚度小于临界厚度,裂纹形核于强化层与基体的界面;反之,形核于强化亚表层或表面.硬度比增加会导致临界厚度增加,过大的残余压应力会降低疲劳裂纹形核寿命.相同名义应力集中系数值(Kt)的样品在同一强化工艺处理后,其疲劳形核寿命和裂纹起源位置随样品缺口尺寸而改变. 相似文献
74.
紫外辐照在PET膜表面接枝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能是影响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原因,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对提高其血上容性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材料表面内皮细胞化是提高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最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5.
HF-He相互作用势及碰撞截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首先拟合出了HF分子与He原子的相互作用势,然后用密耦方法计算了HF-He碰撞体系两种势能的散射截面,并比较了不同势能下的散射截面,研究了HF-He碰撞体系散射截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6.
电化学合成聚苯胺涂层防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Q235钢表面电化学合成了聚苯胺涂层,通过极化曲线评价了扫描方式、电位区间、扫描速率、循环次数等电聚合参数对聚苯胺涂层在Q235钢耐腐蚀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聚苯胺涂层的防护性能影响显著.在0.1 mol/L苯胺+0.3 mol/L草酸溶液中,循环电位区间–0.5~1.6 V,扫速10 m V/s,连续扫描5个循环,可获得最佳防护性能.该涂层在3.5%Na Cl溶液中对Q235钢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聚苯胺膜具有颗粒状纤维状结构. 相似文献
77.
78.
79.
利用波导分析理论及介质表面阻抗的概念,分析了电波在非理想表面的山岬中的传播特性.同时,对频率为900 MHz 的电波在非理想表面的矩形山岬内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对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较其它环境参数对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要明显得多.非理想表面介质增加了电波传播能量的损耗,缩短了纵向传播距离.在传播的横截面上,水平方向的电场衰减呈现波动分布. 相似文献
80.
采用修正的KPZ方程和动力学重整化群技术,求解生长表面或界面中存在点缺陷或杂质时的标度指数X和z,所得结果表明点缺陷与杂质的存在倾向于使生长表面更加粗糙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