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了分析海绵措施在流域尺度的雨水径流减控效果,提出适用于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的最优组合模式。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马草河综合流域洪涝模型,结合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定量评估调蓄池、下凹式绿地及透水铺装海绵组合模式的蓄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a)海绵组合措施对10年一遇以下低重现期降雨径流量、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的削减延迟效果较好;当降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及以上时,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削减比例不同程度地降低,洪峰流量削减和峰现时间延迟效果明显降低。(b)实施海绵措施后流域年径流量平均削减39%,各管控地块全部满足控制标准,现行雨水设计规范标准有助于支撑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32.
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试点区为例,结合片区现状,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土壤下渗率,并结合土壤容重、含水率、粒径分布等土壤特性,分析不同地块、不同用地类型的40个检测点土壤渗透能力. 利用Horton下渗模型,确定土壤渗透系数,指导试点区选择适宜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结果表明,试点区居住小区、工业区和城中村土壤渗透能力普遍较强,农林用地次之,公共设施用地最差. 对试点区4个点位2种用地类型(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区)的2种LID设施(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设施)效果分析显示,雨水花园适合修建于学校、停车场等面积较大地区;生物滞留设施适合应用在道路和居住小区绿化带等面积较小、坡度较小的地区. 土壤特性和土壤下渗率可单独作为土壤渗透能力的评判依据.  相似文献   
133.
频繁发生的有机污染物泄漏和海洋溢油事故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发具有高吸附量和可循环使用性能的吸附剂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一种简便且低成本的方法,将超分子凝胶剂作为表面改性材料制备了凝胶剂改性的三聚氰胺海绵疏水性油品吸附材料.所制备的改性海绵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29°,能够从油水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吸收油.此改性海绵表现出高吸收能力和出色的可回收性,对多种油品和有机溶剂的饱和吸附量为79.2~138.6 g/g,重复使用10次后吸附容量保持率大于93%,是用于油水分离的理想吸附材料.这项研究为溢油处理和环境修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4.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应对城市洪水和水资源短缺的现象,通过PPP的模式发展有效的解决了海绵城市建设所面对的资金缺口,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解决海绵城市PPP项目融资关键风险的相关研究留有空白的问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海绵城市PPP相关风险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得到了其中的关键风险因素,以期为地方政府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促进海绵城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私人资本减轻海绵城市PPP融资项目的风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5.
基于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理论,通过分析海绵道路和传统道路的区别,对海绵道路进行LID设施衔接优化设计,并根据池州市的齐山大道进行实例分析,对海绵道路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6.
未来社区是一种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低碳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为了探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未来社区海绵源头设施布局方法,提出采用容积法、模型法及多目标优化法以满足不同数据和技术需求,构建未来社区海绵源头设施布局多方法体系。选择一典型以未来社区为目标的待建社区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容积法数据及技术需求低,可生成满足研究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海绵源头设施布局方案;然而,如需进一步评估方案的减污降碳效果则需借助模型法,但模型构建和运行需进一步获得研究区管网及降雨等数据。为了实现未来社区建设的多目标综合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则可采用多目标优化法,该方法需运用智能优化算法和模型耦合技术。不同方法下得到的未来社区减污降碳效果表明,容积法方案峰值流量由传统方案(无源头设施)5.65m3·s-1降至2.17m3·s-1,典型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由51.87%提高到79.43%,年均降碳量增加284.87t·a-1(假设传统方案降碳量为0),污染物峰值浓度降低21.69%~30.52%,显著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7.
以重庆市海绵城市道路试验路段作为研究背景,研究探讨降雨条件下生物滞留沟路基水分分布影响。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高密度电法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分析降雨前后路基体积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和降雨前后路基的电阻率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防渗膜全包的生物滞留沟能够有效地控制雨水进入车行道侧路基,防渗膜半包结构的生物滞留沟对雨水的就地下渗具有较好的效果,车行道下侧下渗雨水主要集中在2倍生物滞留沟深度。  相似文献   
138.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指标等研究方法,通过陂塘的数量、面积、密度、破碎度、分离度和连接度等指标来研究陂塘景观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城镇化建设与陂塘景观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水田、旱地、疏林草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指标来研究陂塘周边用地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12年间陂塘显著削减,数量由1906个削减为270个,水面面积由175.9 hm~2降至59.2 hm~2,数量减少85.8%,面积减少66.3%;2)快速扩张的城镇化建设是导致陂塘景观荒废和消失的主要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道路广场用地和旱地(待建设用地);3)空间分布上远离建成区的陂塘斑块存活率较高,且保留的陂塘水面面积主要为0.1~1 hm~2;4)大部分保留的陂塘景观利用价值低,居住用地中保留的陂塘是最完整的,也是最具有后续生态利用价值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现代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9.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各地政府和建设行业人士所关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甘肃东南地区的气候相对湿润,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既是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甘肃东南地区地理、气候、水文特点,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
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都十分重视安放汽车安全气囊的位置。如今,日本一个科研小组用他们的最新发明重新诠释了这个理念,把"安全气囊"放在汽车头上。这种电动汽车被覆盖可提供强大减震缓冲功能的海绵软垫。这是由新创办的Humanix公司和广岛大学密切合作,开发出称迄今最安全环保汽车的电动三轮车。Humanix公司最近揭开这辆高尔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