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下扬子地区海相地层油气赋存条件分析及选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厚逾万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的生、储、盖等条件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但在中新生代该区海相地层广泛遭受了多期次不同形式不同强度的改造,大部分地区改造强烈,部分地区已被剥蚀殆尽,这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条件有明显影响和破坏。研究认为在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地区如南京拗陷等地,仍然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62.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263.
以简表列述了火山灰蚀变含石英晶屑粘土岩夹矸的层位、分布及岩矿特征;论述了石英晶屑的晶形和晶习、包裹体的类型、粒度分布等标型特征;测定了熔融包体的形成温度和化学组成;亦揭示了该成因类型粘土岩夹矸中自生蛋白石、玉髓和石英的赋存状态、赋存规律及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64.
对玻璃池窑硅质耐火材料侵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氧化物从接触介面向砖体内部扩散,是硅质耐火材料侵蚀过程中的主要形式,扩散的深度往往是随砖体的熔融而逐步加深,同时硅质耐火材料的侵蚀还与硅砖内晶相的重结晶及多晶转变有关。了解与掌握硅质耐火材料侵蚀机理,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延长池窑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65.
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部署的沙参2井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又发现多个古生代油气田及塔河大油田,并创立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过程,对其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对当前和今后古生界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6.
近年来实验室模拟和理论研究均表明含流体填充介质常常导致地震波发生不同程度的频散和衰减,利用地震波衰减方法来预测储层的油气分布情况文献较为常见;而利用含烃储层导致地震波的频散方法来进行储层的流体识别较少。从原理出发,推导了频散AVO反演公式,印证了频散AVO近似式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精度是可行的,应用频散AVO反演方法对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储层的含气性进行了预测,取得的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67.
川西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硅质海绵生物礁沿龙门山带出露,前人已对其岩性、化石、分布及控制因素作了一定研究。将出露礁体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与欧洲硅质海绵礁对比,进一步结合全球海绵—珊瑚礁的演化特征和川西地震剖面中似礁的丘形隆起现象,认为川西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发育硅质海绵—珊瑚礁系列,其中硅质海绵礁发育在较深水环境,现今部分被后期龙门山冲断带推覆至地表;含珊瑚的礁体发育在相对浅水、高能环境,现今位于川西凹陷中;硅质海绵礁的展布范围受北面秦岭古陆的碎屑物注入影响,沿龙门山方向向北逐渐变小;高能礁体发育在川西拗陷至川中古隆起的过渡带上,远离北面物源。对于揭示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转变过程及马鞍塘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8.
一、试验巷道工程概况 34下采区下部车场位于祁南煤矿井田中部,位于32煤层顶底板上下3m范围,标高一675.0m。该巷道布置区段,地层整体为单一斜构造,倾角4~12°,平均9°,所穿岩性以泥岩、砂泥岩互层、中细粒砂岩为主。其中中粒砂岩为硅质胶结,坚硬,致密;粉细砂岩为薄-中厚层状,裂隙较为发育,胶结中等。  相似文献   
269.
为了确定页岩中总含气量、吸附气/游离气含量及其比例,建立了一种新的页岩原位含气性定量评价方法,即过程分析法。该方法将钻井取芯及现场解析全过程拆分为5个阶段,依次评价不同阶段气体(吸附气、游离气)逸散量。在获取钻井取芯、储层物性、吸附/扩散、气体特性及岩芯现场解析等数据之后,使用该方法可正演计算获得全过程的气体解析量,同时获得原位总含气量、吸附气/游离气含量及其比例等数据。应用该方法对焦石坝区块JY182-6井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原位含气性进行了评价。过程分析法所得总含气量是USBM直接法结果的0.8~5.4倍(平均2.0倍);两者之间的差值为-1.27~1.58 m3/t(平均0.39 m3/t),且随吸附气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吸附气含量及其比例主要受控于总有机碳含量(正相关),游离气含量受控于孔隙度(正相关)和含水饱和度(负相关),同时受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0.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为例,从海相层系的后期叠加样式、埋藏历史、构造变形演化出发,阐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海相烃源岩埋藏史可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指出不同埋藏类型油气生成、成藏与现今烃类相态有差异.海相层系构造带演化可分为早正断-晚断褶型、早隆起.晚断褶型、早隆起.晚平缓型、早拗陷.晚冲断型等4种类型.提出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指出中西部地区“退火”地温场演化与构造沉降耦合以及高.过成熟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晚期成气,是海相油气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总结提出深层海相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即早期烃类充注、风化壳储层、深部溶蚀作用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总结提出三大类海相油气富集区带,即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古断裂带、高能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