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1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28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3篇 |
丛书文集 | 231篇 |
教育与普及 | 32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9篇 |
现状及发展 | 32篇 |
综合类 | 57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62篇 |
2011年 | 347篇 |
2010年 | 343篇 |
2009年 | 389篇 |
2008年 | 408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肖仲怀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6(3)
本文从两圆柱构件直接接触形成迴转高副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失效的基本原因,提出了系统参数的优化问题,建立了在动态情况下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74.
龙门山中段茂汶─汶川韧性剪切带中可见到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古生界。该地的巴罗型中压变质相相当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中地壳的绿泥石带,构成了北东—南西向的茂汶—汶川变质带。雪隆包花岗岩体正位于该变质带的中心部位。三次韧性变形作用(D1~D3)造就了印支褶皱带,并在三叠纪末末形成了松潘—甘孜褶皱带。D1变形作用为北东—南西向的挤压作用和冲断作用,形成了大型的等斜褶皱,使古生界缩短和加厚。在持续的D2北京—南西向挤压作用下,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稳定的扬子克拉通之间的差异应变由茂汶—汶川剪切带中非同轴左旋剪切作用所容纳。雪隆包花岗岩体是在D2变形作用的晚期侵入到剪切带的。产生蓝晶石的变质条件也是在D2或D2变形作用后出现的。D3变形作用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在局部地方形成糜棱岩状的道冲剪切带。这些特征与绿泥石退变质作用有关,揭示出在D3变形期间茂汶—汶川变质带有较大幅度的隆升。尽管雪隆包岩体在空间上与茂汶—汶川变质带有关,但作者认为其变质作用是岩层加厚引起的热作用重新达到平衡的产物,而不是由侵入作用引起的热接触变质作用。然而,与岩浆作用伴生的高温和活动性流体仍是产生D3局部变形和雪隆包岩体隆升的原因,这也是局部出现角闪告相 相似文献
75.
孙普男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19(4):75-77
用GeLi和HpGe探测器,对由160Tb的β-衰变而产生的γ射线,进行了单谱和γ-γ符合谱的测量.根据γ射线强度的测量结果,用绝热对称转动模型对160Dy中转动带与振动带的偶合参数Zy值进行了计算,得出从振动带到转动带的γ跃迁几率B(E2)值之比不能通过唯一的Zγ值来描述. 相似文献
76.
讨论了利用误差熵不确定带评价空间数据质量,并选择面积作为指标计算量,最后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7.
78.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广东5种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屋顶鼠和社鼠)的C-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5种家鼠C-带带型具有种间的差异,结构异染色质分布特点,由黄胸鼠到黄毛鼠、褐家鼠,施氏屋顶鼠、社鼠、依次呈递减的趋势,并结合有关研究,对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其结构异染色质的多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9.
本文采用各项异性有效质量近似,加入局域密度泛函近似下的交换关联项,自治地计算了Si—nipi在室温时亚带结构随自由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晶格的有效带隙随自由载流子浓度的增加而变宽.这个结论与绝对零度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