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7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139篇 |
教育与普及 | 16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8篇 |
现状及发展 | 8篇 |
综合类 | 32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193篇 |
2006年 | 159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YX拟青霉菌发酵浓缩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YX拟青霉菌发酵浓缩物(YFC)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YFC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 g/L的YFC对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达63.00%;经YFC处理后的晚疫病菌丝扭曲、分枝增多、菌丝膨大、变形甚至断裂;盆栽实验中YFC质量浓度为4 g/L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3.35%和35.63%. 相似文献
882.
改性活性污泥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改性,利用改性后的厌氧污泥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有机碳源、体系初始pH值、接种污泥质量、起始硫酸根质量浓度、初始ρ(COD)/ρ(SO42-)、亚铁离子及通N2方式等因素对厌氧污泥还原硫酸根能力的影响.间歇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乳酸钠为有机碳源,pH值为7,接种污泥质量为20 g,初始硫酸根质量浓度为3 g/L,ρ(COD)/ρ(SO42-)为1.45,不加亚铁离子及通入N2的条件下,硫酸根的去除率最高;在间歇式试验最优条件进行丰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均大于90%,表明在ρ(COD)/ρ(SO42-)较低的条件下,能快速启动反应器,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883.
884.
通过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li folia)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红壤土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此后随着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胁迫处理第30天不同胁迫处理间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存在显性差异.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胁迫处理第15天时其随胁迫梯度的变化规律同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相似;但胁迫处理第30天两均随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土壤固氮菌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这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比固氮菌更容易适应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885.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Y42无细胞培养上清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微孔酶标板刃天青显色法确定Y42上清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微孔酶标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Y42上清对LM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软琼脂法测定Y42上清对LM爬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Y42上清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0mg/mL;当Y42上清作用质量浓度为MIC的1/32、1/16、 1/8、 1/4、 1/2时,LM的运动圈直径由81.15mm减小为78.31、 75.35、 69.51、 54.91、33.09mm,对LM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达到32.90%、 30.81%、 40.75%、 39.93% 、12.15%;普通光学显微镜在10×40倍放大倍数下,观察到Y42上清可显著减少LM在盖玻片上形成生物膜的量。Y42无细胞培养上清可通过抑制LM的运行性来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6.
溶微囊藻菌的分离与溶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从太湖梅梁湾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1株溶藻细菌,并对该株菌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果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生理与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特异性引物扩增综合分析,初步鉴定该株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对源自太湖的微囊藻的最低溶藻细菌浓度为105个/mL;在太湖水、PBS缓冲液和BG11微囊藻培养基等反应体系中对微囊藻均有较强的溶解作用,24 h藻细胞溶解率分别为85.9%、67.9%和91.0%,完全溶藻时间为48 h.其溶藻方式可能为分泌某种胞外物质所致.该株菌对微囊藻毒素LR(MC-LR)也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在MC-LR起始质量浓度为2.642 μg/L时,细菌对MC-LR作用18,36和72 h的降解率分别为14.2%、51.3%和100.0%.此菌株在太湖水中保持着较好的生物活性,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与降解MC-LR作用. 相似文献
887.
不同缓冲培养体系下三株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5种不同缓冲培养体系对云芝 (Coriolussp .)S、栓菌 (Trametessp .)CD和平菇 (Pleurotussp .)BP的生长及其调节系统 pH值和产漆酶能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 :pH对这三株白腐菌的生长、改变体系pH能力、漆酶分泌均有显著影响 .这三株白腐菌最适合的生长条件均为中、酸性 ,一定的 pH范围内菌株S具有较强的降低 pH的能力 ,可使培养体系 pH持续降低 ,随后有所回升 ,菌株S不分泌漆酶 ;菌株CD持续抬升体系pH ,可使起始 pH为 3.0左右的培养体系 pH在第 10d升到 8.2 ,其最适合产漆酶的 pH为 3.0 ,第 6d漆酶酶活可达 9.0U/mL ;菌株BP基本不改变体系的 pH ,最适合分泌漆酶的pH为 5 .0 ,第 6d漆酶酶活可达 192 .0U /mL . 相似文献
888.
利用复合菌系处理甘蔗渣及城市污泥堆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有效降解是甘蔗渣等农废减量化及资源化的重点。试验首先以细菌、真菌构建复合功能菌;而后以生活污水厂污泥与尿素为调节剂,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对甘蔗渣堆肥效果的影响,探讨复合菌系对甘蔗渣的堆肥降解的切实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两次复合菌Y123,调整甘蔗渣堆肥体系初始碳氮比为20时,降解效果最好。28 d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了58. 51%、51. 19%,较空白W0降解率提升5倍以上。堆肥泥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B级标准,堆肥产物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89.
尖孢镰刀菌是一种以土壤习居为主要特征的植物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寄主广泛,能引起豆科、茄科、葫芦科等科100多种植物根腐、茎腐、茎基腐等病害,严重时造成植株萎蔫死亡,严重影响着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目前生产上对于该菌的防治多使用甲霜灵·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等化学药剂,然而,防治效果不佳,急需开发针对该菌新的作用靶标的药剂.前人已经明确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在侵染、操控植物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学术界尚未见有关该菌中分泌蛋白的报道.本研究以尖孢镰刀菌菌株(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 4287)的蛋白序列为基础数据,以分泌蛋白所具有的N-端含有信号肽、不含有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将蛋白分泌在胞外4大特征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明确该菌中含有778个分泌蛋白,并对上述蛋白开展特征分析,明确上述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主要集中在101~400aa、氨基酸组成中以G,T,S,A较多,信号肽长度主要集中在16~21aa、信号肽氨基酸组成中以P,S,A,T,G较多,信号肽切割位点为T-X-T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尖孢镰刀菌的分泌蛋白功能解析和开发新型药剂靶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0.
为缓解大量的废弃菌糠造成的面源污染,研究菌糠的资源化开发.以黑木耳菌糠为底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黑木耳菌糠中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赤霉素质量分数为45.52 μg/g,加标回收率达98.28%;吲哚乙酸质量分数为38.42 μg/g,加标回收率为94.70%.利用黑木耳菌糠与菜园土、砂质土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