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29篇 |
免费 | 249篇 |
国内免费 | 46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64篇 |
丛书文集 | 591篇 |
教育与普及 | 45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17篇 |
现状及发展 | 89篇 |
研究方法 | 20篇 |
综合类 | 133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80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341篇 |
2014年 | 746篇 |
2013年 | 623篇 |
2012年 | 830篇 |
2011年 | 934篇 |
2010年 | 940篇 |
2009年 | 843篇 |
2008年 | 852篇 |
2007年 | 799篇 |
2006年 | 577篇 |
2005年 | 502篇 |
2004年 | 437篇 |
2003年 | 531篇 |
2002年 | 560篇 |
2001年 | 472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74篇 |
1998年 | 326篇 |
1997年 | 343篇 |
1996年 | 335篇 |
1995年 | 313篇 |
1994年 | 247篇 |
1993年 | 210篇 |
1992年 | 202篇 |
1991年 | 212篇 |
1990年 | 154篇 |
1989年 | 163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92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精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多期复测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3,1995和1997年3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资料测定了青藏高原GPS监测站的三维位移速率,并由此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GPS 多期精密复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仍以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拉张、垂直方向隆升为主.喜马拉雅块体的相对汇聚速率大约为(19.5±1.7)mm/a,拉张速率大约为(5.5±6.0)mm/a 左右,隆升速率大约为(7.6±5.2)mm/a.西藏块体相对于格尔木南北向缩短率大约为(9.3±4.6)mm/a,东西向拉张速率大约为(8.7±6.4)mm/a,中部拉张速率最大约为(15.6±6.30)mm/a,反映了高原侧向挤出运动.喜马拉雅块体以压应变为主,西藏块体中部以张应变为主,最大张应变率和最大压应变率分别为0.131×106和-0.189×10-6 a-1. 相似文献
62.
63.
为开发高性能相变材料微胶囊,实现其在热能储存领域的独特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测试方法,对比分析常用的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等。结果表明:界面聚合法具有包封率高的优点,但要求芯材有一定的耐酸碱性,且不能与单体发生反应;溶剂蒸发法适用于非水溶性聚合物对活性物质的包囊;喷雾干燥法适用于热敏性、疏水性和亲水性以及与水反应的材料,该方法处理量大,适合工业化生产;复凝聚法适用于对非水溶性芯材的包囊,生产效率高。总体而言,封装后的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力学强度会受到其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对微胶囊的表征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标准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在力学性能评估领域仍需要标准化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从防雷工程接地电阻测量现场的土壤分布的不均匀性、地下大尺寸金属物、现场的电磁环境等均可对测量数据造成误差等几个问题展开论述,提出几种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指导检测人员正确测量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66.
为解决现有的多目视觉线结构光测量系统在大视场测量时,相机之间无公共视场,导致标定工具要求高、全局标定过程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相机的多目视觉线结构光测量系统全局标定方法.首先,将辅助相机作为中介,它与线结构光传感器的相机有1/2左右的视场重叠,构成了双目子系统,通过拍摄标定板不同姿态的图像来建立辅助相机和相邻两个线结构光传感器的空间几何关系.然后基于此通过坐标转换求解出相邻两个无公共视场线结构光传感器的位置关系,最后再逐步换算求解出局部坐标系向全局坐标系统一的变换矩阵,完成全局标定过程.此方法对标定工具要求低,不需要借助高精度测量设备及复杂靶标,只需简易的棋盘格靶标即可完成多目视觉线结构光测量系统的全局标定,标定过程简单,并且可达到较高的标定精度.测量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全局标定误差是0.067 mm,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为后续大构件的机器人“测量-加工”一体化作业提供精度保障. 相似文献
67.
基于折射率的精准检测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发展迅速,其中基于MZI的PCF传感结构由于制作简单和体小质轻等优点在该领域受到更多的青睐.为了提高光纤折射率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操作性,设计了一种Z型的SPS光纤折射率传感器结构,将单模光纤与光子晶体光纤分别错位熔接,大大提高了光耦合能力和分束效能.使用新型溶液通... 相似文献
68.
在赤足迹鉴定中,足迹长宽特征测量是重要参数,可以采用机器测量和手工测量两种方式,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方式组内和组间的信度和误差范围。选取32名健康成年人分别采集行走与站立捺印足迹,使用IC Measure进行机器测量,然后使用笔和尺进行手工测量,分别测量每个足迹的足长、足宽、跟宽和弓宽,进行重测信度分析,并比较方法间信度,通过ICC(组内相关系数)呈现相对信度,通过SEM(测量标准误)和95%LOA(95%一致性界限)呈现绝对信度。研究发现,机器测量和手工测量都有较高的组内信度,机器测量信度相对更高一些,但两种方式的方法间信度略低,因此,在赤足迹的二次测量验证时,要保证测量方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9.
为了捕捉城市慢行道路中空气污染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构建了基于微型传感器的骑行测量平台,通过收集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沿侧慢行道亚微米颗粒物(PM1.0)和黑碳(black carbon,BC)的质量浓度样本,可视化解析交通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原因.研究表明:慢行道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小区侧大于沿江侧,交通早、晚高峰大于中午;早高峰BC稳定聚集但PM1.0波动较大,晚高峰则相反;慢行道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下降与临近主干道的距离、植被丰度正相关;颗粒物冷点距离干道远且四周植被覆盖高,热点多分布在施工与拥堵的复杂交通环境中;BC热点与复杂路况同步,但PM1.0热点还与周围环境相关.因此,有必要聚焦道路交通排放的主要构成,并结合局部地形、空间、环境等因素来改善慢行道空气质量,从而提升健康出行品质. 相似文献
70.
栅极组件是离子推力器的核心部件,其所包含的多层栅极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热变形,导致栅极间距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离子推力器的工作性能及寿命。为了实现栅极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热变形的非接触测量与评估,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摄像测量的栅极变形观测方法,评价了不同图像分析方法(灰度重心法、圆拟合法、灰度匹配法)对变形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度匹配方法观测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好;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栅极热变形环境模拟与变形测量系统,可实现高温、通水、通气环境下变形的高精度观测。最后,对环境箱通水通气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二者均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通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于通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