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们害怕蜘蛛,多半是因它们外貌怪异丑陋。民间经常流传它们凶狠咬人的故事,让人们对蜘蛛更是望而生畏,退避三舍——我们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见到蜘蛛,知道它能捕食蚊子、苍蝇等昆虫。虽然人们不怎么喜欢它,可很少有人认为它会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可是在美国,却有人认为蜘蛛不但会咬人,甚至还能致人死命。  相似文献   
12.
流浪猫小白     
天色渐渐晚了。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家属楼门口黑乎乎的、很安静。拐弯经过垃圾桶的时候,我感觉有双眼睛在角落里幽幽地闪着光,于是下意识地朝那里瞥了一眼。定睛一看,我发现有一只白猫正趴在垃圾桶旁,目光凌厉地瞪着我。真恐怖!我撒腿就往家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的生存问题、受教育问题、长大以后的就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治安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探讨建立"预防--救助--回归"的三位一体模式,希望为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吴娜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89-90,125
流浪,既是三毛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直接构成三毛作品的重要内容,成就了三毛的文学地位,从而使三毛成了“大家的三毛”,“永远的三毛”。  相似文献   
15.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文学中绵延至今的流浪母题,其宗教源头存留最多、影响最直接的当属圣经传统。作为一种体悟人生、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旧约》关于流浪的原型故事被后世作家广泛认同。经过数千年承传凝聚为人类生存意识中的“家园文化”精神,无论是固守、失落还是找寻,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流浪母题与宗教情感结合,诱发了文学家与生俱来的流浪潜质,仿佛只有在那自由长旅中才能找到属于文学的浪漫,才能感受那人生的苦难和苦难之后的天堂。突现代文学的返古思潮语境中“大流浪”主题,对《旧约》渊源的追溯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方式,《蒙面之城》中主人公马格性格中的对于秩序和文明的叛逆性,吸引读者从人性的角度来观察、品味、思考.  相似文献   
18.
依法保护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从新疆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最为有效的法律视角出发,针对立法、司法以及执法的局限性立足于新疆特殊区情,剖析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代表作<尤利西斯>可谓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尤利西斯>在人物设置和故事结构上比照荷马史诗之<奥德修纪>而作.本文从文学模式的维度,梳理论述西方文学"流浪模式"的发展历史和形态特征,结合对奥德修斯还乡及布鲁姆游走都柏林的行为剖析,旨在揭示流浪者兼具形体流浪与精神流浪的实质,论述<尤...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耙耧世界,是典型的对于乡土中国的荒野想象;而生存主体为反抗生存困境,采取了诸种手段,包括肉身、权力、知识、流浪等,由于自身以及外在的种种因素,反抗不免归于失败。面对内中体现的人物的悲哀、无奈、奋起以及无路可走,作家传达的是情感的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