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3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0篇 |
丛书文集 | 115篇 |
教育与普及 | 24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3篇 |
现状及发展 | 34篇 |
综合类 | 34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21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正>华盛顿大学的琼·斯特拉斯曼(Joan E.Strassmann,见图)的研究方向是微型生物社会性行为的进化,具体研究对象是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一种通常称为细胞状黏菌的阿米巴变形虫。与其平淡无奇的名称不同的 相似文献
23.
24.
25.
清华大学汽车发动机热流体课题组向ASME2008 TURBO EXPO投了4篇英文文章,均被录取为会议论文,在学校博士生会议资助项目的帮助下,我们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26.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含有金属电极的微流体管道在毛细电泳、电化学微量检测、生物医学工程和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需求前景.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单按需制备阵列化嵌金属电极柔性微流体管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电喷印直写技术并结合翻模和湿法刻蚀工艺,实现了嵌金属电极柔性微流体管道阵列的制备.首先,通过在线性转动接收基底上叠加直写聚乙烯醇(PVA)纤维,制备了可嵌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表面光滑的线性凸起微结构(线宽为10~100μm,高宽比可大于1:2),并以此作为模板,实现了阵列化柔性微流体沟道的制造;其次,通过在平动接收基底上直写光刻胶作为保护层,并结合湿法刻蚀工艺,实现了在含有微流体沟道阵列的柔性基底上金属图案化导电电极(线宽低至5μm)的灵活制造;最后,对通入不同浓度盐溶液的微流体管道进行电学测试,验证了其管道的导通性和金属电极的导电性.结果表明:基于电喷印的集成制造流程可以灵活、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按需加工阵列化嵌金属电极柔性微流体管道,有望应用在生物医学工程和柔性电子等领域. 相似文献
27.
28.
构形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根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5):505-524
回顾了构形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事物结构源自于性能达到最优是其理论精髓.构形理论已发展成为研究自然界和工程界中各种形态组织和结构的一个新兴学科分支.从工程界中的热、机械、流体流动、电、磁、化学等学科,到自然界中的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等广泛的研究领域,全面阐述了构形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9.
采用单步化学湿法(超声膜扩散法)制备出了3种体积分数的水基银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流体横掠新型水滴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下的纳米流体压降差别很小;相同体积流量下,与基液比较,纳米流体进出口压降略有增加,但增加并不明显;与纯水相比,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增加了流体粘度,相同流量下,纳米流体的压降稍大于纯水值,但最大差距不超过10%.粒子的体积份额对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影响较大.纳米粒子的存在对换热性能有明显提高,但过高的黏度对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相比,当银粒子体积分数达到0.012%后,纳米流体的综合效果才能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30.
基于硅藻微纳结构的生物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壳体(细胞壁)具有独特的微纳米结构,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功能材料.现有研究多直接利用硅藻壳体原有结构,使硅藻器件功能范围窄、结构规模单一.本文从制造角度介绍硅藻壳体的形体、材质特性与结构,结合最新研究报道论述对壳体进行结构提取与微加工、改质处理、与器件的装配连接、排列定位与组装的方法与技术可行性,目的是拓展壳体的功能,满足更多微器件的设计要求.最后以基于硅藻的生物检测器件和光敏染料太阳能电池为例,展示硅藻微器件应用的潜力,展望基于硅藻的生物制造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