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90篇
系统科学   470篇
丛书文集   150篇
教育与普及   4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5篇
现状及发展   60篇
综合类   532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004年2月20日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成果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唯一的一等奖。该项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合作近20年共同完成的。该项目一系列化石的发现 ,不仅为“寒武纪大爆发”突变事件的存在提供了依据 ,证明了门一级高级动物类群的起源是“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 ,进而对达尔文倒椎形进化树模式提出了质疑 ,提出了广义进化论。该项研究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早期生命演化与…  相似文献   
22.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项用于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新技术。文中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应用,并对该技术进一步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12月10日,天文学家发布了迄今最为全面的光学数字银河巡天数据。数据库中包含了大约2亿个银河系中的天体的数据。天文学家希望能够借助它来更好地了解恒星演化。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研制《特种流体机械专用电动机电磁设计软件》中遇到的有关电机开槽计算,槽满率是否满足工艺,以及如何防止磁路过饱和等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5.
按照弹性理论,将平均压力作为体系的流体静力学压力,进而得出熔H和自由能G的新定义。通过对功的计算证明这是合理的.从而扩大了H和G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沉积物地球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大洋钻探计划(ODP)184站所揭示的主要构造沉积地层界线在珠江口盆地中亦同样存在,其元素在32,23.9,16Ma时存在明显的突变,界线十分明显;这些陆源沉积物成分的变化是构造运动造成源区发生改变的直接证据.化学蚀变指数显示,珠江口盆地在32,23.9,16Ma时期存在物理风化增强而化学风化减弱的突变事件,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针对油藏流体及其注气体系的相态及物性的预测而开发的DGPVT软件包功能、模型及特点。基于实验数据对DGPVT软件包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并与石油界知名的商用油气相态及物性计算软件包STATPACK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讨论了偶应力两层流体通过带有柔和狭窄的刚圆管时的流动特性,导出了速度、流量、阻抗和壁面最大剪应力的解析式,考察了外围层粘度和厚度的效应,并作了数值计算;是对单层偶应力流体狭窄流动及两层牛顿流体(粘度不同)狭窄流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29.
可压缩流体网络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手段,首次提出了任意拓扑结构可压缩流体网络动态特性的建模方法.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在流体网络分析中普遍采用的“小扰动”线性化处理方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30.
龙门山北段早泥盆世牙形石动物群和Polygnathus的面貌与澳大利亚等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Polygnathus dehiscens dehiscens→P.nothoperbonus→P.inversus→P.serotinus,以及由P.perbonus→P.labiosus→P.declinatus(=“P.pseudoserotinus”)的演化路线已经观察到。该序列主要繁盛于底栖相区。即使在同一生物地理区内,Polyg-nathus各分子的分布也受到相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同的演化路线。该文还简要描述了几个重要属种,其中有一新种和一未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