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3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793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416篇
教育与普及   11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6篇
现状及发展   106篇
综合类   1284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655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694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708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607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issue engine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iomaterials and cells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Viewing the cells seeded on the surface of materials as an organic whole,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are analyze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cell compatibility on biomaterials, whi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hyaluronic acid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tosan-gelatin system. Propidium iodide (PI) was used in cell cycle analysis and the double-staining of cells with annexin-V and PI was applied in cell apoptosi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orporated hyaluronic acid shortens the adaptation period of cells on the material surface, and then cells enter the normal cell cycle quickly. In addition, added hyaluronic acid inhibits cell apoptosis triggered by the membranes. Therefore, hyaluronic acid improves the cell compatibility of chitosan-gelatin system and benefits the design of biomimet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92.
Human FⅨ expression vector pCMVⅨ was packaged by effectene^TM reagent and injected into mice seminiferous tubules with glass pipettes.The expressional frame of pCMVⅨ was examined by 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 among 41 progenies.There were 2(4%) mice being integrated with hFⅨ gene into chromosomes.4.6ng/mL of hFⅨ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plasma of one mouse,which was tested by ELISA.We demonstrated that building of transgenic animals by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is an efficient method.Meanwhile,it has also been proved to be an alternative choice for mammary gland bioreactor.  相似文献   
93.
94.
口服转胸腺素α1基因聚球藻对小鼠T细胞亚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口服后转胸腺α1(Tα1)基因聚球藻对T细胞亚群的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野生藻组、转化藻(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和日达仙组,用灌服的方式,给予空白对照组20mL·kg~(-1)的生理盐水,野生藻组0.4g·kg~(-1)的野生聚球藻;转化藻小、中、大剂量组,分别0.2g·kg~(-1)、0.4g·kg~(-1)和0.6g·kg~(-1)的转Tα1基因聚球藻;日达仙组则肌注给予3.2mg·kg~(-1)的胸腺素α1(日达仙)。结果表明转Tα1基因藻口服后可显著提高CD3亚群水平,显著提高CD4亚群水平,明显提高CD4/CD8的比值。提示转Tα1基因聚球藻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烟草中多酚氧化酶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活性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烟草叶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部分纯化,对比了叶中PPO在苗期和田间的活性差异,研究了其活性变化规律,发现生长旺盛期PPO活性高于其他时期,研究了烟叶在不同水势条件下PPO活性变化规律,发现水势过高、过低,PPO活性均较低,在一872.78kPa水势条件下,PPO活性最高,所以细胞中的含水量是影响PPO活性的因素之一.研究了PPO在35℃、40℃、45℃、50℃、55℃、60℃、65℃、70℃和75℃等烘烤温度条件下的热敏感性,发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温度由35℃升至75℃,活性逐渐下降,在每一温度下保持5min,活性趋于稳定,用回归法得出了烟叶中PPO的下降百分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用双倒数作图法比较了NaDiCa、EDTA、巯基乙醇和硫脲4种常用抑制剂对烟叶中PPO活性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它们对PPO的抑制强度依次递减,而NaDiCa抑制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抑制剂;CuCl2可以促进PPO活性,用回归法得出了活力增加百分数与二价铜离子浓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6.
本文综述了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以及它在药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嘧啶环二炔氮桥C60衍生物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嘧啶环二炔氮桥C60衍生物C60NPD ,研究了在532nm、脉宽 8ns条件下的非线性光学特性。通过Z-扫描实验发现C60NPD有很强的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并获得了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χ(3) 。同时也研究了光限幅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60NPD有较低的光限幅箝位值。  相似文献   
98.
以语言场、广义细胞自动机和广义归纳逻辑因果模型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广义因果联系类知识的发现机理,给出了因果联系类知识发现的实现算法。该算法为解决具有随机不确定和模糊不确定性特征的因果联系类知识的发现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算法的运行实例,验证和说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明矾对蚕豆和大蒜根尖毒性效应的细胞遗传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晓芝  钱晓薇 《江西科学》2003,21(2):101-105
以蚕豆和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明矾对蚕豆和大蒜胚根根尖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明矾在不同处理时间内均能诱发较高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且在同样的条件下,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大蒜的(p<0.01或p<0.001)。结论是明矾对蚕豆和大蒜根尖均具有明显的细胞遗传学务性效应,且对蚕豆根尖的务性效应明显高于对大蒜根尖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0.
同源重组在染色体DNA基因克隆中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华  吴兰  罗玉萍 《江西科学》2003,21(4):321-324
同源重组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噬菌体、细菌到真核生物都有能发生同源重组的种类。如何把同源重组应用到基因克隆中成为近年来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宿主细胞的改造、重组功能的诱导、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线性同源载体的获得及重组体的鉴定等几个方面具体叙述这种基因克隆的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同源重组在染色体基因克隆中的应用、前景展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