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科学精神是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个人如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人不但得不到可靠的科学知识,甚至有可能把迷信、神秘主义、伪科学和经验判断作为科学甚至“超科学”来膜拜,或通过伪造实验数据等作弊行为来冒充最新科学,或把似真性的哲学等同于科学。一个民族如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认真学习先进民族的勇气和信心。由之,民族的文化就将走向封闭,甚至倒退。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文化,不可能在世界民族文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2.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与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得出了渗吸效应在周期注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不同周期下的周期注水实验、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不同压力及压降幅度下的动态渗吸实验,并将三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注水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中效果明显;低渗透基质油藏中毛管力具有较强作用;压力波动幅度对渗吸效应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低渗透油藏中较强的压敏性,得出周期间歇性注水实验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较低才能获得较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提高乌5井区克拉玛依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方法在充分认识油藏静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压力测试、油井产液剖面、注水井吸水剖面等测试结果,结合注水井和采油井生产数据的动态分析,认识各种地质及生产动态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结果注入水在地质上主要受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3方面控制,工程上主要受注水时机、注水方式和注水强度的影响。结论有益的为开发同类油藏提供了该研究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5.
葡萄花油层璧261区块于2002年投产,采用线状斗网同步注水开发,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低含水采油期短,含水上升速度快,在坚持低速注水政策下,注采比仍较高。根据该区块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提出周期注水,通过其理论研究表明,肇261区块采取周期注水可行。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注水周期,再根据求井压降变化,确定最终的注水周期。通乏实施周期注求,试验区分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稳油控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36.
该文针对油田回注水中铁含量过高进行研究,以实验室自制无机吸附剂SM-1处理含铁废水具有无污染,去除率高,沉淀量少等优点.结果表明:SM-1对铁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在铁离子含量为50 mg/L时,SM-1的最佳用量为1.2 g/L、搅拌时间15 min及pH在4~12之间,吸附去除率可达98%以上.饱和吸附量为32.8 mg/L.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进行吸附后,不易解吸,能够应用于现场.  相似文献   
37.
在离散多频音调制原理的基础上,研究注水流比特分配算法。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在数字用户环路上实现了该算法,并测定其数字用户环路上所能获得的最大传码率,分析最大传码率与发送总功率的关系,给出特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38.
根据魏岗油田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某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周期注水不仅可以降低含水,提高原油产量,同时周期注水还有助改善油井纵向产液剖面。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华北一些煤矿底板突水的现象和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河南焦作九里山煤矿某采区实际开采过程中完整底板内注水区(对应于塑性变形的岩石)范围和某深度处岩石的变形以及它们的变化,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初步分析还可得出一些有关采动过程中底板突水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
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油田2(1/2)″注水管产人壁的新型喷射器,其喷头结构和形状特殊,用于细长金属管道内壁喷砂除锈粗化,效果相当好,除锈质量达到瑞典工业标准(SIS)Sa2.5级,除锈效率可达30m^2/h,喷嘴寿命接近1000h。与现有除锈工艺及装置比较,由于其结构特殊、质量优异以及高效率和高寿命,可望在石油、化工、造船、冶金、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