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93篇 |
免费 | 217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1篇 |
丛书文集 | 224篇 |
教育与普及 | 23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16篇 |
现状及发展 | 24篇 |
综合类 | 50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55篇 |
2010年 | 394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451篇 |
2007年 | 463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养护后的质量检查。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包括: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当混凝士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随时检查。下面谈一下在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及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八师引进的奶牛陆续进入产奶的高峰期,但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以及繁殖技术失误都可使母牛发生繁殖障碍,致使母牛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进而造成处于产奶高峰期的生产母牛被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目前垦区规模化牛场大约有20%~40%的奶牛存在繁殖障碍,位居奶牛 相似文献
13.
超嗜热古菌Sulfolobus tokodaii隶属于古菌中的泉古菌(Crenarchaea),硫化叶菌属(Sulfolobus)。野生型S.tokodaii尿嘧啶相关基因表达的乳清核苷酸转移酶和乳清苷单磷酸脱羧酶可以将5-氟乳清酸(5-FOA)转化成有毒物质5-氟尿嘧啶核苷酸,导致野生型S.tokodaii无法正常生长。根据此原理,通过对筛选条件如5-FOA的质量浓度、紫外诱变时间等的最适化,运用微生物的自发突变或对其进行紫外照射等诱变方法,初步筛选出S.tokodaii的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时间的逐步增长,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中的一些伤损病害也逐渐积累并显现出来,当前对其进行有效检测已成为保障高速列车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从系统性梳理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病害型式与成因入手,将当前较为典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无砟轨道中的应用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今后轨道病害检测新技术展开介绍.经研究分析,超声波技术在检测较浅的无杂质裂缝或空洞时精度较高,较深的裂缝可采用冲击回波法;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预测轨道板浅表裂缝的具体位置和演化趋势时有显著效果;地质雷达技术则广泛用于检测内部较大病害的轨道混凝土结构或砂浆层脱空等.在轨道结构病害检测新技术方面,三维激光技术可自动获得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高精度病害信息;光纤光栅及机器视觉等图像识别技术可及时获取无砟轨道发生伤损的数据信息,达到将损失降至最小的目的;基于列车载荷动力下振动响应与刚度特性的差异,可在非天窗时间对轨道结构病害进行识别监测与状态评估;而多种检测技术协同或多源特征融合可进一步提升轨道病害识别精度与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不断研究,其物种概念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类型的生命统一体在其类属过程中形成了物种概念,也奠定了对物种缺陷进行规范性探讨的框架。通过把物种缺陷划分为作为需求的缺陷和作为伤害的缺陷,黑格尔区分了不同的环境影响在物种生存过程中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自然规范和精神规范的对比,可以更好地凸显黑格尔哲学中自然和精神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二维数值模拟,探讨了长高比?=20的矩形腔体中有较强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对流中的局部行波的形成及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动力学特性.当分离比?=?0.60时,在分叉曲线的鞍结分叉点附近相对Rayleigh数为r=1.926~2.074的范围内,出现了无缺陷局部行波.然后,随r逐渐增加,系统由无缺陷局部行波过渡到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并在r=2.075~2.224的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局部行波对流的宽度随r增加而增加,并在r=2.075处随着对流斑图的转变突然加宽.再随r增加,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失去稳定,对流控制整个腔体并演化成有缺陷的行波.有缺陷的局部行波是我们发现的新型对流结构.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形成依赖于局部行波的对流宽度.在具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存在范围内,这种缺陷出现的周期随r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