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描述了暖地泥炭藓Sphagnum junhuhnianum孢子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实验中统计共474个配子体,其中246个长出孢子体,占配子体总数的51.2%,且配子体多生长1个或3个孢子体。孢子体起初在雌孢叶间呈翠绿色透明状球体,历经黄绿色、淡褐色、褐色、具光泽的深咖啡色球体并开裂,共历时50天。成熟孢蒴的平均直径1.89±0.08 mm,高度2.90±0.08 mm,孢子数量71631±12751个。孢子数量与孢蒴直径和高度相关性显著;蒴柄长度与孢子数量、孢蒴直径和高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南岭亚高山泥炭湿地在维持华南亚热地区生态系统和区域水平衡中起关键作用,但在这一区域的古环境定量重建工作还未有系统展开.有壳变形虫是古环境定量重建的有效代用指标.本文以南岭西部的湖南大坪泥炭为例,选取23个样品点,初步开展了该地区现代有壳变形虫的种类组成变化鉴定工作,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水位埋深(water-table depth, WTD)是影响本地区有壳变形虫种类组成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这一结果与国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据此,利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生物-环境因子转换函数模型,初步构建了本研究区域现代泥炭湿地有壳变形虫-水位埋深转换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转换函数预测的水位埋深与实测水位埋深都呈一定的相关性,但受制于本次采样面积小、鉴定样本量较少和水位环境梯度较窄的条件下,转换函数的预测性能还比较差.此次工作可为将来系统开展华南亚热带地区高山泥炭湿地的古水文定量重建工作奠定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考察了8种风砂土营养调理剂对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化肥相比,同时施用无机化肥与泥炭或腐泥或其混合物或腐植酸液体肥,白菜的生长高度、最大叶宽、鲜重和干重都得到了提高;单施无机化肥或共同施用无机化肥和腐植酸液体肥对当年白菜生长效果显著,第二年白菜生长明显下降;用泥炭、腐泥或其混合物改良风砂土后,再施用无机化肥,不仅当年作物生长好于单施无机化肥的,而且具有后效性.由此可见,有机物料泥炭、腐泥与无机化肥等制成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营养调理剂,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供营养,兼有长效与短效双重功能,是风砂土改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的毛尖紫萼藓干旱cDNA文库中获得一条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即1-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1-Cys peroxiredoxins)基因,简称GpPER1,GenBank登录号为GU989314,该基因全长1040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根据GpPER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得到GpPER1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RI 101-GpPER1,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毛尖紫萼藓的耐旱机制,发现并利用植物的抗逆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皇甫川流域两种优势藓类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直叶灰藓(Hyp-num vaucheri)的这些光合色素含量,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为1.78,而直叶灰藓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为1.93;褶叶青藓净光合速率日程变化呈单峰曲线形,而直叶灰藓净光合速率日程变化呈双峰曲线形,有"午休现象";两种藓类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具有阴生植物光合特点;在自然脱水情况下,在90min内直叶灰藓和褶叶青藓水分含量降到20.69%和15.56%,但仍保持32.96%和38.78%的光合速率;复水90min后其水分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光合速率也分别恢复到较正常水平的98.61%和96.96%,具有明显的复苏植物特性.  相似文献   
16.
对若尔盖高原泥炭沉积的可靠加速器(AMS)^14C测年和分辨率达15-30年夏季风气候代用序列的建立,揭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多次干冷事件。其中较为显著的事件分别为12800,11300,10200,9580,8900,6400,4400,3700,2800,1500aBP(校正年龄),它们既可与高纬北大西洋浮冰碎屑事件一一对比,又可与低纬海面的一些降温事件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全新世的高频变化具有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准周期,反映了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以及百年至千年尺度的韵律在中纬度地区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3种山西省藓类植物新记录,分别是变形小曲尾藓(Dicranella varia Schimp.)、短肋残齿藓(Forsstroemia goughiana S. Olsson, Enroth et D. Quandt)和拟扁枝藓(Homaliadelphus targionianus Dixon et P. de la Varde)。其中,短肋残齿藓为太行山新记录种,拟扁枝藓属(Homaliadelphus Dixon et P. de la Vard.)为山西省新记录属。文章提供了3种藓类植物的形态描述、形态解剖图以及变形小曲尾藓孢子体的超显微结构图,此外还提供了短肋残齿藓rps4的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太湖的形成与演变问题。认为太湖平原在全新世基本上是陆相环境;中全新世温暖期,由于海面回升,河口淤塞,河流中、下游洼地积水而逐渐形成太湖;太湖形成之后,面积逐渐扩大,且由于湖流和波浪的侵蚀,而使太湖西、南及东南岸呈圆弧形。  相似文献   
19.
在对云南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了油藓科小黄藓属的一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芒尖小黄藓(Daltonia aristifolia).对该种特征作了描述与绘图,并对其生境、地理分布以及与黄藓属植物的识别特征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代表类型和宝贵的湿地资源,这里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1种,饲用植物1208种,隶属131科573属,其中湿地植物约200种,脊椎动物251种,隶属29目65科,许多各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但近几年来,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如泥炭开采、过度放牧而破坏植被,再加上本区气候因素的特殊性,局部地区已引起沙化,使本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亟待加强:(1)协调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2)严控载畜量,发展人工草场;(3)发挥本地优势,利用泥炭治沙;(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加强湿地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