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2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9篇 |
丛书文集 | 275篇 |
教育与普及 | 33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0篇 |
现状及发展 | 11篇 |
综合类 | 45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350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453篇 |
2009年 | 486篇 |
2008年 | 430篇 |
2007年 | 425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沥青碎石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碎石路面施工的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路面。文章从沥青碎石路面施工全过程出发,阐述了实际施工中的工序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流法筛选复合泡沫驱用起泡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油田复合泡沫驱用起泡剂的性能评价,采用气流法对复合泡沫体系驱油用起泡剂的起泡性、稳泡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静态试验结果表明:起泡剂浓度、地层水矿化度、气液比等因素对体系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阴离子型起泡剂的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最优,其中QP-2在不同的气液比和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并且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5%,在不同气液比情况下随矿化度的增加,起泡剂的综合性能逐渐降低,但影响不大,随气液比的增大,起泡剂的起泡性和稳泡性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测定混合物粘度以确定沥青质沉积起始点的方法,考察了将正庚烷或甲苯加入油样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正庚烷的加入,体系的粘度呈下降趋势,但在某一浓度时出现明显的偏离,该点即被定义为沥青质沉积的起始点.而用甲苯作溶剂时,体系粘度则始终呈平缓下降趋势,无偏离现象研究还发现,各种原油的沥青质沉积的起始点明显早于其相应的减压渣油,这表明渣油胶体体系比原油的更为稳定,上述结果借助显微照相观察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橡胶沥青黏度高和储存稳定性差等缺陷,基于杜仲胶的硫化特性,设定杜仲胶质量为橡胶粉质量的10%时,使用转矩流变仪分别制备出130、150、170℃下混炼2、5、15、30 min的杜仲胶与橡胶粉复合改性剂.通过沥青旋转黏度试验、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改性剂的最佳混炼时间和温度,验证了杜仲胶对胶粉及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杜仲胶与橡胶粉相容性良好,其混炼过程以物理反应为主,两者混炼可以提前让橡胶粉脱硫,并使杜仲胶硫化;杜仲胶改变了橡胶粉单独改性基质沥青过度溶胀的现象,明显改善了橡胶沥青的黏性和储存稳定性;170℃下混炼2 min可得到性能最佳的杜仲胶改性橡胶粉.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笔者的施工实践,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微胶囊对沥青路面微裂纹的愈合效果,首先利用聚脲甲醛(作为微胶囊壁)和生物油(作为微胶囊心)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和热重分析(TGA)探究微胶囊的外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然后将微胶囊用于制备微胶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Microcapsule/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离析试验探究微胶囊的掺加对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延度愈合率试验验证微胶囊的愈合效果,并结合宏微观试验分析其愈合机理。结果表明:微胶囊呈现类球状,且表面较为粗糙,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其囊壁可承受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随着微胶囊的添加,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塑性和耐热性均有所改善。此外,复合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有所提升,即微胶囊的添加提升了SBS改性沥青的黏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微胶囊与SBS和基质沥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微胶囊均匀分散在沥青内部并嵌入SBS呈现的网状结构中,这也在离析试验和荧光显微试验中得以证实。当微胶囊的掺量为0.4%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愈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参与省道S205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JWSG1标段沥青碎石路面施工,阐述了二级公路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和对一些技术指标的控制,提出了几点较实用的控制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种较常见的病害类型、病害的成因、预防病害的措施和维修方法做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沥青面层质量通病,重点阐述质量通病存在的各种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提出精心施工是减少病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得出正确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先进的施工工艺及设备,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使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更坚实、平整、稳定、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