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许红 《安徽科技》2015,(11):22-23
<正>环巢湖流域作为生态经济区,其完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该区域最大的财富,也是发展建设的重点。合肥市明确提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力争环巢湖现代生态农业综合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成为综合性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环巢湖生态农业,是建设合肥区  相似文献   
72.
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科技制造物流和文教社保城市综合因子、居民服务和餐饮零售业因子、租赁建筑房地产业因子、信息金融业因子和能源设施因子5个影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的主因子,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划分为5个主类、9个亚类.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职能结构表现为整体职能层次不高,城市职能结构趋同明显,应有的优势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在对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定位与城市分工宏观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根据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按照聚类分析原理,运用聚类分析法、相关系数法、极大不相关法和征询专家意见法,选取自然生态相与人文生态相中的27个因子,构建生态宜居评价体系。引用熵值理论,采用物元分析法,联系模糊集与欧氏贴近度,建立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整体水平为中等偏好,提升空间很大;群域内各节点城市发展不均衡,生态宜居水平差别较大,其中,郑州最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次之,焦作、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4.
依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竞争优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产业结构优化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区域重点扶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产业重点扶持力度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7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04-110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原经济区3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关数据及生态环境指标,运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函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低度协调耦合占21.88%,中度协调耦合占65.62%,高度协调耦合占12.5%.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情况为:高强度中协调性的城市占31.25%,中强度中协调性城市占34.38%.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耦合协调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6.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少不了人力资本要素的贡献。基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采用泛珠三角9个省区数据,测算了各省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还存在着贡献率不足、结构失调、地区发展失衡等问题。相对而言,广东和福建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状态较好,而其他省区则较为落后,地区内差距较大。据此,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泛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7.
蒋琳玲 《科技信息》2011,(18):I0123-I0123
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合理设置财会教学课程体系。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在财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上不太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设置财会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8.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着融合共生的关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融合共生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开展地域文化教学科研,形成互动机制;加强闽台交流合作,打造闽台文化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79.
卢香榴 《科技信息》2011,(20):I0231-I023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经济区的建立对区域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更大的要求。体育教育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体育课程除了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外,还关系到学生心理、人际交往、社会生存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北部湾经济区内部分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教学机构设置、课程开设、校内体育活动等现状进行了了解与分析,并就区域内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提出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80.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道德难题逐渐突显出来。18世纪英国思想巨匠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主张运用"公正的旁观者"的"同情"与"看不见的手"去实现经济利益与道德情操的统一。这一理论对于解决北部湾经济区的道德难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