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30篇 |
免费 | 155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94篇 |
教育与普及 | 69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74篇 |
现状及发展 | 54篇 |
综合类 | 6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209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77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366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389篇 |
2006年 | 252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333篇 |
2003年 | 397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333篇 |
1999年 | 263篇 |
1998年 | 274篇 |
1997年 | 202篇 |
1996年 | 247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882.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治疗癌症的各种方法,现在已有10多个研究小组正在尝试用病毒治疗肿瘤。他们培养对正常组织无害的病毒,或者改变致病性病毒的遗传特征,然后把它们投放到肿瘤内,期望这些病毒能够杀死癌细胞,同时又不损伤正常的组织。这里所说的病毒的作用机理,不同于那些把有关基因带入癌细胞、进而矫正癌细胞的遗传错误的病毒的作用,其秘密就在于,这类病毒只在癌组织内进行复制和传播,并随之杀死癌细胞。好比在癌组织内引起一种链式反应,最终蔓延到肿瘤的边缘,而不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目前研究人员已发现6种这类… 相似文献
884.
885.
加速癌转移,消灭癌细胞--"以动制静法"治疗癌症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细胞的转移具有好、坏两面性.癌症之所以至今难以被攻克和征服,关键问题是主导现代医学“防止或抗癌细胞转移”(以静制动法)研究战略从一开始就犯了方向性错误.相反,加速癌细胞转移(以动制静法),将彻底解决所谓癌转移这一世界重大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886.
探讨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选取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2013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66例急性牙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用对照切开排脓术及局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疗效及1周、2周、4周后BOP、PI、PD、PLI等指标进行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70.58%(P0.05);观察组BOP、PLI等数据高于对照组,且GI、PD等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急性牙周脓肿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87.
鸭血烯酸是由鸭血清中提取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外实验中具有使艾氏腹水癌细胞膨胀失活的作用.用于治疗艾氏癌患鼠,可抑制其腹水癌和实体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CPA)或氟脲嘧啶(SFU)相比,鸭血烯酸的毒性较低,疗效较高,约20%~40%被治愈的患鼠,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888.
静脉输液后,如果按压不加以重视或按压方法不当,易造成出血伴皮下淤血,这不仅仅增加了病人不应有的精神负担及痛苦,影响了护患关系,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最终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根据在临床工作中所积累的相关经验,总结出传统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以及食中无名指的多指按压法三种方法,并且有计划地对这3种按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04年4~8月本院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中14岁及14岁以上共100例(病人神志清楚,能积极配合及正确表达,无血液系统疾病,静脉注射部位在手背,且静… 相似文献
889.
运用激光-血卟啉光动力效应治疗恶性肿瘤49例,总有效率达87.8%。其中运用组织间照射方法治疗的显效率达100%,完全效应者占 92.3%。应用表面照射方法治疗的显效率为 47. 8%,完全效应者仅占 17.4%。说明不同照光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0.
目前,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正在试验将笨重如山的医疗仪器的功能,巧妙地移植到薄如片纸的平面上,从而制造出可随身携带的诊断仪器,并且保证重量够轻、体积够小、造价够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