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01篇
教育与普及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1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高家堡煤和加氢煤焦油为原料,采用自制的铁系催化剂,以液、固产物分布和液化油馏程为指标,在高压釜中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临氢缓和状态下煤-油共炼过程的影响,建立煤-油共炼反应机制模型,借助此模型确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煤-油共炼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煤-油共炼产物的分布和组成受反应条件影响复杂,所建模型简化了煤-油共炼反应机制,能较好地描述煤-油共炼反应过程并解释反应条件变化对煤-油共炼结果的影响,与实验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碱水驱油过程申乳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和含油率对流变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4.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食用和油用葵籽实和籽仁的大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食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大,种皮多为灰底白纹;油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小,籽实饱满充实,种皮多为黑色;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9%,油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5%,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大都高于油葵;食葵籽仁含油量在30.0%~42.4%之间,油葵籽仁含油量在30%~47.3%之间;葵籽油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油酸和亚油酸较高,约占90%,70%食葵籽的亚油酸含量丰富,达到60%以上,58%油葵籽油酸含量较高,达80%以上;食葵籽仁淀粉含量约14%,油葵籽仁淀粉含量13%左右.食葵和油葵籽虽在某些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其划分主要是按其种皮形态、籽粒大小以及嗑食方便性.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某油田废水的特性,提出特油污水热能综合利用的方案,并设计了工艺流程图.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污水的低温余热,每天产生10.2×104kW·h的电能.该系统还有助于削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污染物的排放.关于油田废水污水对换热设备造成的腐蚀问题,可将涂层或者镀层应用于金属表面是比较方便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66.
研究一种100V-Cr-Mo钢用做石油套管材料.采用890~910℃淬火+650℃高温回火处理,使材料屈服强度达到1 150~1 160MPa、抗拉强度1 190~1 240MPa、伸长率18%~23%、冲击功102~132 J.分析表明:100V-Cr-Mo材料的调质处理组织细小、均匀,晶粒度大于9级,为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67.
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研究。采用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并利用微观可视模拟技术研究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岩心单管和双管驱油实验水驱结束,转注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后,采收率分别提高了7.47%、23.14%;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的注入可对驱油剖面进行有效调整,增加原油动用程度;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簇状、孤岛状、膜状、盲端状以及柱状5种形式存在,簇状剩余油所在比例最大;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可通过增黏、屏蔽暂堵、乳化以及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变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将水驱后剩余油以“塞流式”或乳化分散形成小油滴被夹带渗流运移产出,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洗油能力,在特低渗油藏开发中具有优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摘要]通过测定四种微生物菌株在降油培养基中的动态生长以及混合复配实验来确定最佳降油条件.研究结果表明,T2为优势菌,也是混合菌株维持高降油率的关键菌株,其降解效果可达67.89%以上,T1、T3和T4三株的降油效果较差;当4株菌投加量比值为T1:T2:T3:T4=1:4:1:4时,降解效果可高达71.5%,说明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有较好的降油效果.  相似文献   
69.
利用自主搭建的实验环道,开展了不同颗粒加入量、不同管道倾角下的油携杂质实验;并用FluentDEM耦合的方法,模拟了实验条件下颗粒被清除出管道的临界流速,与实验结果对照后发现,该模拟方法能有效预测颗粒在管道内的临界流速。基于该模型,进一步讨论了颗粒构型、颗粒密度、管径等参数对临界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易在管道的上倾-水平段沉积;临界流速与管道倾角成正比;颗粒的球度大于0.90时,临界流速随着球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数值模拟的范围内,临界流速几乎不受颗粒密度的影响;随着管径的增大,临界流速减小。  相似文献   
70.
针对葡萄花油田北部油层发育特点及油气水性质,从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探索应用三次采油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Ss)体系能够形成超低的界面张力,磺基甜菜碱(BS)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驱油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