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介绍了樊学油田地质概况,论述了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FA369钻井液的配方及优点,提出了现场维护要点。  相似文献   
142.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问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143.
松辽盆地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和泉头组储层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在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孔喉分布特征,把储层分为单峰型和双峰型2大类7种亚类.单峰型:A、B类具有宽缓不对称单峰状孔喉分布且峰值对应的孔喉半径中等—偏大;C、D类是具有低幅宽缓单峰孔喉分布特征的储层,近于对称单峰孔喉分布且孔喉半径中等—偏小;E类具有不对称单峰孔喉分布且孔喉半径小.双峰型:F类具有双峰孔喉分布且峰间距较大;G类属双峰孔喉分布且峰间距小.探讨了各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成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控制其含油性.其中,A、B、F类,整体含油性较好;C、D、G类含油性差;E类不含油.  相似文献   
144.
记者:2007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和中国环保燃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废机油处理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有关领导、专家共商废机油处理发展战略;8月29日,科技部民促会也组织了相关领导、专家对"废机油再生利用"项目进行了评审,请问陈总,这两个会议的召开对公司实施长远战略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砂岩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成岩矿物有绿泥石环边、方解石胶结物、长石和石英加大生长、伊利石、伊一蒙混层、钠长石和高岭石等.在成岩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丧失殆尽,是储层成为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而晚期的溶蚀作用,特别是方解石、浊沸石的溶解,使得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所改善,这才使得鄂尔多斯盆地长6层发育部分“甜点”储层,成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46.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147.
建立了特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综合调整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注采状态评价指标、开发动态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等3大类,包括井网密度变化率、注采对应率变化值、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变化值、含水率评价系数降低值、存水率评价系数降低值、平均年增油程度、采收率增加值、耗水量降低值、产出投入比等9项子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综合调整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胜坨油田“十五”期间12个综合调整单元的调整效果进行了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多方面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48.
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为例,综合应用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测试资料,对E3^1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低渗透储层中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储层砂岩较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及其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可将E3^1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中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胶结中强压实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B相)、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C相)和早期硬石膏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A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D类最差,为差储层或非储层。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对油田注水泵填料箱结构的改进以及工序加工工艺的分析,依据数控设备能力确定了更为合适的工艺加工方案,提高了产品零部件工序加工效率。同时解决了零部件加工应力集中的问题和使用过程的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150.
该文针对油田回注水中铁含量过高进行研究,以实验室自制无机吸附剂SM-1处理含铁废水具有无污染,去除率高,沉淀量少等优点.结果表明:SM-1对铁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在铁离子含量为50 mg/L时,SM-1的最佳用量为1.2 g/L、搅拌时间15 min及pH在4~12之间,吸附去除率可达98%以上.饱和吸附量为32.8 mg/L.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进行吸附后,不易解吸,能够应用于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