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21.
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TP208井实钻录井、测井及区域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奥陶系内各层系界面纵横向展布形态进行对比,阐述不同期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对本区块地层沉积的影响,以及最终形成目前的构造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422.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结构特征及油气藏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在冀中坳陷油气成藏和潜山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地震资料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断层-超覆不整合、削截-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等5种类型,其中断层-超覆不整合分布于陡坡带,削截-超覆不整合分布于缓坡带,断褶不整合多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削截不整合多分布在凸起上,平行不整合则分布在生烃区.通过野外踏勘、岩心观察、录井与测井综合解释以及钻井泥浆漏失统计,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纵向上划分为底砾岩、风化黏土层及风化淋滤带3层结构,其中风化淋滤带溶蚀孔、洞、缝十分发育,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良好场所.目前已发现削截-超覆型油气藏、侵蚀潜山型油气藏和断褶不整合型油气藏等3类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423.
<正>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了解到,经过5年的持续攻关、现场试验和规模化应用,《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增产改造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应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后,平均单井  相似文献   
424.
征稿范围主要刊登石油工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与勘探、油气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油气储运、油气藏经营管理、石油工程计算技术、油气田材料与应用等)中具有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425.
征稿范围主要刊登石油工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与勘探、油气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油气储运、油气藏经营管理、石油工程计算技术、油气田材料与应用等)中具有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  相似文献   
426.
油气藏评价通常采用容积法,储集层体积是由含油气面积与地层有效厚度直接相乘来获得,这忽视了圈闭构造形态变化的影响。现提出采用体积积分法计算储集层体积并对油气藏进行评价,目的是使用更接近真实值的储集层体积,获得更准确的油气资源量。通过对伊拉克哈法亚油田上白垩统Tanuma组油藏深入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和井资料,建立了基于储集层构造图的体积积分法模型。同时,将容积法中含油气面积和有效厚度两个参数分别取大、中、小值,形成了9种组合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体积积分法结果和容积法评价结果中值或平均值非常相近。本研究认为,体积积分法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圈闭构造形态的变化,与容积法相比确定性更大;而容积法取值更灵活,能更好地反映油气藏资源量范围。  相似文献   
427.
探讨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储层的成藏过程与成藏机理。运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结合油-源抽提物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机理进行研究。石臼坨凸起主体原油表现为混源油特征,为渤中凹陷供油,存在一定的生物降解;428构造带北侧原油主要来自秦南凹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427构造带及428构造带南侧原油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包裹体镜下特征、均一温度及盐度表明,428E/W构造带潜山储层在前古近系存在油气充注过程,而在古近系烃源岩成熟以后,潜山储层又经历了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时间为3 Ma B.P.。该区油气来源丰富,晚期大量油气快速充注潜山储层,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价值。但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潜山结构特征、供烃模式及输导体系划分为"三层侵蚀双源复式输导晚期型"和"双层单源复式输导晚期型"2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28.
大庆龙虎泡油田低渗油层伤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龙虎泡油田是大庆外围的一个特低渗油田之一,具有中孔低渗的特征,主要产层为高台子油层的高三、高四组,普遍无自然产能,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易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429.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及沉积背景出发 ,在对现今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 ,对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临南斜坡带的油气富集主要受二级断裂、构造背景、油气运移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断层的封闭开启性所控制 ,临南斜坡带多种类型的油气藏有其特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 ,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富集区的形成 ;纵向上 ,馆陶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边缘地层不整合面附近 ,沙河街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斜坡的断阶带内。在斜坡的边缘以稠油、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为主 ,斜坡中部以断块油气藏为主 ,斜坡近洼陷部位则以断鼻油气藏为主。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临南斜坡带的两种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30.
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藏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岩浆岩这一特殊油气藏的储层形成及其孔结构特征进行也较系统的阐述,认为造成该类储层的决定性因素为构造运动、风化及热液作用等,形成了以次生的裂缝为主的复杂孔隙结构类型,其储渗空间的分布具有局限性和一定的分散性。由此,也造成该类油气藏的分类上的特殊性,即按其储层成因的主导因素可分为:构造裂缝油气藏、古风化壳油气藏及火山碎屑岩油气藏等三大类、若干种;提出岩奖岩油气藏在地壳中分布的规律,为勘探和开发该类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