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7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3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教育与普及 | 7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8篇 |
现状及发展 | 7篇 |
综合类 | 23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断层输导封闭性能及其油气运移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断层圈闭也是油气圈闭的重要类型.对断层泥、断层非渗透性物质(沥青质、胶结物)、断层两盘的岩性和产状对接关系、断层面应力特征、断层活动性、断层“地震泵“的抽吸作用、断层面上油气运移路径、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油气从断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等对断层输导、封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油气在断层走向上的运移机理;断层中砂泥岩裂缝的发育对油气输导、封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44.
45.
以《中国海上油气》2013—2022年刊出的471篇油气勘探类论文为数据源,对其被引情况和高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论文刊出1年很难达到较高的被引率,刊出2~3年被引率开始进入增长期,并于4~6年逐渐趋于稳定,刊出至少7年以上被引率才能达到峰值。(2)被引次数达到100以及刊出3年出现较高被引次数的论文,具有极强的参考性、开创性、突破性、指导性意义;其他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区域以海上为主,选题涉及天然气、深水区、高温高压、煤层气等,主要为勘探突破、勘探进展、勘探前景等类型。(3)该刊油气勘探类高水平作者群主要集中在从事与海洋油气勘探相关的科研领域;需要持续跟踪高被引作者群及相关团队的科研动态,加强合作,深挖其撰文潜力;对部分刊出时间不长的论文,可以考虑通过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加强宣传与推送。以上认识可以为该刊油气勘探栏目的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 相似文献
47.
为明确麦捷让构造卡洛夫-牛津阶气藏的控藏因素、掌握油气富集规律,利用层拉平技术研究了麦捷让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明确了麦捷让古构造和现今构造的形成时期以及规模;通过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与构造形成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解决了卡洛夫-牛津阶气藏控藏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得出,现今构造对麦捷让气藏的形成影响小,古构造是影响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古构造的大小决定了气藏的储量规模和油气分布规律。通过控藏因素的研究,不仅明确了气藏类型,也探索和掌握了气田的高产富集规律,即在古构造高点或古构造的上斜坡,储层物性好、气井产量大,远离古构造高点或位于下斜坡,则储层物性差、气井产量低。 相似文献
48.
曹雪琴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0):67-67
我国及全球约有60%的低渗透难采油气藏,需要经过压裂改造才能有效开发,而压裂后裂缝空间分布几何参数定量描述是国际公认的极富挑战性的理论和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压裂全缝长定量描述的相关报道。攻克和拥有该理论和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低渗透油气开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国内和海外市场急需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49.
50.
运用盆地资源评价方法对巴西圣弗朗西斯科盆地的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圣弗朗西斯科盆地形成年代久远,构造演化史复杂,先后经历了断陷期、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期和前陆沉积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盆地特征存在差异,发育Espinhaco群、Macaubas群以及Bambui群3套主要的充填序列。盆地中有效烃源岩、有利储层和区域盖层均发育于Bambui群和Macaubas群,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盆内圈闭发育,包括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盆地中的区域不整合面和巴西利亚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断层和裂缝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油气在不同类型圈闭中的聚集创造了条件。综合各成藏要素,预测盆地西侧巴西利亚构造带周围是可能的油气富集有利区,且油气勘探应以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