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1篇 |
丛书文集 | 67篇 |
教育与普及 | 8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2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25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结合内嵌自主移动质量子系统梁/板实验平台的实验结果,对共振激励下的内嵌自主移动钢球欧拉梁自适应碰撞减振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弹簧、阻尼表现碰撞过程中的弹性恢复与能量耗散,将碰撞机制转化为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建立了碰撞的开始与结束条件,以及系统的分段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数值计算结果充分表明了内嵌自主移动钢球自适应碰撞减振的内在机理与有效性.在钢球随机碰撞作用下,梁的振动响应为概周期振动,一阶共振激励下单个钢球的碰撞减振效果为7.5%,二阶共振激励下为6.1%.通过与假定钢球在其他位置实施碰撞减振的效果进行比较,证明了内嵌钢球的自适应碰撞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14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2
<正>为了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搭建高水平的实体化研究平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猫准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领域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非常规院五年规划编制50人。目前聘请特聘教授1名,在岗13人中,教授3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模范 相似文献
143.
运用流体势原理和油气运移成藏理论,研究了油田注水开发中强化开采及油气重新运移聚集形成剩余油机理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以储层非均质性和构造为主的静态因素与水动力、重力、浮力和毛细管力以及摩擦力等构成的动态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其中水动力和浮力为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内剩余油运移聚集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油藏内的低势闭合区是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总体上可以总结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144.
油气润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润滑技术应用于滑动轴承当中,本文通过理论运算验证其可行性。对油气润滑方式下,由于油中混入气体对滑动轴承性能的影响做了理论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混入气体的润滑油密度和粘度都有所提高,从而影响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摩擦系数。此外还给出了纯油和油气润滑两种润滑方式下滑动轴承工作温升的经验计算公式。从理论的角度说明了油气润滑技术对于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优于传统的润滑方式。 相似文献
145.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结论:滨北地区浅、中两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天然气都没有进入成藏门限,石油只在成藏体系Ⅱ和Ⅲ进入了成藏门限,并有一定的可供聚集油量,其中,浅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12.66×108t和6.17×108t;中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5.09×108t和2.72×108t. 相似文献
146.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正>征稿范围:◇地质基本科学问题、应用及发展◇全球环境变化与沉积作用◇盆地分析与板块运动◇盆地运动学的新理论◇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大地构造沉积学◇层控矿床◇岩相古地理◇生物成矿作用◇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层序地层与事件地质◇油气储集层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47.
148.
残余盆地构造发育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庆忠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1):1-5,10
在回顾残余盆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解剖残余盆地成因机制及其分布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残余盆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研究残狡盆地应以构造分析为主线进行,认为去变形和去构造层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 两个关键环节,而构造成像技术,构造测年技术和构造模拟分析技术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十万大山盆地是在古西太平洋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三者碰撞拼合作用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海相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