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王春华  李振泉  孟兆龙 《科技信息》2009,(29):I0713-I0713
河口地区当地水资源贫乏,黄河水资源是其重要的客水资源。随着进入河口地区黄河水量的减少和地方经济社发展对引黄需求的增加,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日益加剧。本文通过对东营市建市以来历年黄河水资源引用、供用开发利用情况及引黄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可以看出,东营市引用黄河水经历了建市初期的增长阶段,90年代出现用水高峰期,21世纪初引水量有所回落,但最近几年又出现回升的势头,主要体现在春灌期期间;各部门用水量中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工业、城镇生活等非农业用水量的比重相对较小。2005年两水分供以来,非农业供水增长幅度较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2.
闽江河口区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江河口区为研究案例,根据环境科学中有关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湿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来建立湿地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闽江河口区湿地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为决策者开发和利用闽江河口区湿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3.
长江河口地区水下砂体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砂矿资源,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分析了砂矿资源的分布特点、沉积规律与物质组成,探讨了合理利用的途径及其开发过程中须注意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4.
冬季陆架环流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进的三维ECOM模式,研究冬季陆架环流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模式计算结果较好地再现了台湾暖流、苏北沿岸流、长江入海径流和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基本特征。在不考虑台湾暖流情况下,沿岸向南的苏北沿岸流向南扩展,使长江口门处盐度增大,整个河口盐水入侵加剧。在不考虑苏北沿岸流情况下,台湾暖流由于北上的阻力减弱,北上加深,使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方向整体向北偏转,苏北沿岸和北支口盐度明显减小,北支盐水入侵和倒灌减弱,而北港、北槽和南槽盐水入侵加强。在不考虑台湾暖流和苏北沿岸流情况下,长江入海径流向北偏转,大量长江入海冲淡水向北输运,导致北支口和苏北沿岸盐度显著下降,北支盐水入侵明显减弱。入海向北冲淡水输运的增加,导致相应的向南冲淡水输运的减小,北港、北槽和南槽口门处盐度上升,北港、北槽和南槽盐水入侵加强。长江口外陆架环流对盐水入侵和口外盐度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75.
从海岸河口地区的水动力特征出发,应用潮流、风生流流速垂直分布的理论模式和最小二乘法原理,提出了一种从实测流速分离出潮流和风生流的方法,并首先对黄河口的潮流和实验室的风生流进行检验性分离计算,然后应用于长江口北支河段及口外实测流速的分离,实测流速分离后,不仅可获得表层的潮流速和风流速,而且还可从中得到底床粗糙高度并估算作用于海表面的风速数据。初步研究表明,此流速分离方法原理简单、过程合理、结果可信,是一种适用于现场资料分析计算的有效方法,既可广泛应用于海岸河口实测流速的分离,又可为海岸河口水动力数值模拟提供合理的海底和海面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76.
黄河河口三角洲演变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验模型、分析模型和最小功率方法研究河口三角洲演变过程,根据黄河河口三角洲资料,利用三个模型计算了河口三角洲岸线或沙咀宽度及岸线的平均延伸情况及对河口近口段河道水位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模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道水位推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河道水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推算河道水位,同时采用传统的上下游水位线性相关方法进行水位推算。结果表明,在具有较长期实测资料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若要考虑更多相互独立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作用,应相应增加输入样本数。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8.
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C2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Pr/Ph值较大,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明显;黄河低碳数正构烷烃和C27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Pr/Ph值较小,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较弱。甾烷、萜烷的成熟度指数显示长江高于黄河、现代黄河高于废黄河。这些差异主要受流域环境背景和流域内人文过程两大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试论治理黄河下游的新途径——引海水冲刷河口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河自花园口至河口常称为下游,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大改道。每次改道后,由于黄河流域来沙多,随着堤防的建成和泛滥受到限制,大量泥沙在堤间堆积,使河道比降增大,最终形成地上河或悬河。又由于河道尾闾注入的黄海或渤海都是弱潮海域,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落淤,使河口不断延伸,引起溯源淤积,导致河床淤高,从而形成今日不断抬升的悬河。如果河口不外延,则流域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最终将形成平衡纵剖面而不再淤积抬升。据张仁和谢树楠的研究[1],从30年代到70年代,黄河下游的纵剖面即已接近平衡。因此,今天黄河不断抬升的主因应是口门的外延。…  相似文献   
80.
海河河口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口淡水对盐度乃至生物产生的影响.以海河河口及近岸海域为对象,通过建立入海径流与盐度的回归关系,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多年平均盐度值作为盐度控制标准,以计算得到的该标准下的入海径流21.6亿m^3作为海河河口生态需水量,对海河流域年内过程和各水系的生态需水进行了分配、在与现状生态用水比较后可知,大部分年份均不能满足生态需水要求,应加强人工调控.保证入海水量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