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1篇
教育与普及   3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55篇
综合类   464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CO2在通过安全阀的排放过程中,形成的固体CO2在安全阀下游管道突扩处沉积,导致管路的堵塞和冻结,危害被保护系统的安全.为了寻求减少固体CO2在安全阀下游管道突扩处的沉积量和进一步避免管道堵塞的方法,利用拉格朗日模型对CO2气固两相紊流在突扩管内的流动和沉积特性进行计算,通过比较沉积率计算值与实验值,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各种流动参数对流动和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安全阀开启排放过程中生成的固体颗粒直径尽可能远离颗粒回流量的峰值区域(即颗粒直径0.04~0.07 mm,St数为3.2~9.8的区域),可以降低固体CO2的沉积量,从而避免管道的堵塞和冻结.具体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安全阀开启时最小流通截面面积做到.  相似文献   
82.
长江口南支分流分沙比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2月在长江口南支进行沉积动力学参数的全潮观测,以获取枯季期间南北槽、南北港的分流分沙特征.结果表明,多数站位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涨潮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悬沙浓度,这种涨落潮不对称效应主要与径流作用和潮波变形有关.悬沙浓度与流速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再悬浮作用较为显著.从净泄水量看,北港大于南港,南槽大于北槽,形成由陆向海输运的格局.输沙量则为由海向陆,尤以南槽和南港为最大,加之河流上游亦有来沙,最终在南支拦门沙附近海域形成较为显著的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83.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 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 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4.
采用由阴极真空弧等离子体源、负脉冲高压靶台和磁过滤系统组成的金属等离子体浸没动态离子束增强沉积系统,对304L不锈钢进行金属等离子体浸没动态离子束增强沉积处理。对试样予以电化学测试和AES分析。动态增强沉积试样比非增强沉积试样有更强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85.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济阳坳陷新近系是重要含油气层位之一,但由于研究区内油气分布极不均衡,使得区内不同部位研究程度差异较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全区进行了层序地层构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构型包括4部分,即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扩张体系域发育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泛滥平原亚相广泛分布;收缩体系域发育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沉积.在不同沉积背景下,同一时期的相同类型体系域中发育的沉积类型及沉积体系不同,陡坡带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体系,缓坡带发育小型扇及扇前洪泛平原间歇河道体系.准层序组类型与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类型相似,但是其内部各准层序以正韵律为主.  相似文献   
86.
《河南科学》2016,(1):92-97
在临南洼陷周边地区,具油气显示的沙四段地层仅在临南斜坡上有所发现.因其沉积相研究还较少,使得沙四上亚段开发效果欠佳.因此,针对曲堤油田曲9-111断块沙四上亚段地层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砂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鲁西隆起.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概括具有本区特征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87.
为推进北黄海北部特色滩涂型海洋牧场建设,本研究对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海洋牧场本底地质环境开展调查评估,利用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设备获取研究海域的精密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利用现场和实验室结合的方法测定海水理化参数;利用筛析法、激光粒度仪测试方法确定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特征,最终通过分析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水质状况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对本底地质环境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目标海域测量水深为1-29 m,平均水深为16 m,海底地形整体表现为平缓的近岸缓坡,地貌以水下侵蚀堆积地貌为主;海底浅地层剖面中U1声学地层清晰连续,全区可追踪,厚度约6 m且变化不大;海水水质良好,主要处于Ⅱ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均为砂,沉积物组分变化不大,砂组分占绝对优势,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物源条件及辽南沿岸流、海域潮流等因素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水深适宜,地形较为平坦,水质环境良好,以砂质浅滩沉积为主,适于滩涂型海洋牧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88.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9.
王涛  柏劲松  李平  刘坤 《中国科学(G辑)》2009,39(12):1770-1778
在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MVPPM(multi-viscous-fluid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体和湍流的并行大涡模拟LES(large-eddy simulation)算法和代码MVFT(multi-viscous-fluid and turbulence),并用于求解多介质的可压缩N—S(Navier-Stokes)方程组.大涡模拟中采用亚格子尺度SGS(subgrid-scale)应力模型来模拟不可解尺度运动对大尺度运动的影响.利用MVFT代码对平面冲击波加速作用下矩形SF6块体运动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实验进行了细致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得到的SF6块体演化图像和实验图像符合很好,同时数值模拟再现了SF6块体复杂的发展过程——翻滚的状态发展.对表征SF6块体尺度的几何量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性也很好,而且定量地给出了SF6块体的发展规律.采用三种SGS模型模拟得到的SF6块体右界面最大位置在后期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在冲击波作用下右界面发展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的SGS模型,耗散也不同.另外。对SGS湍耗散、分子黏性耗散和SGS湍动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它们都和大尺度的涡结构有相似的分布.SGS湍耗散比分子黏性耗散大得多,而Vreman模型的SGS湍耗散比Smagorinsky模型的小.总体上,采用VremanSGS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比Smagorinsky SGS模型和动力黏性要好.最后对SF6块体界面上涡和环量沉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0.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家军 《科学通报》1997,42(19):2126-2127
近20年来,在我国贵州西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产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而引起了国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潜在远景的金矿产地之一,鉴于这些金矿床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十分明显,以至迄今对其所表现出来的层控性质为众所公认.又鉴于金的矿化主要以微细浸染状产出,因而一些研究者将其与卡林型金矿床相类比.目前对此类矿床成因的倾向性看法是,在同生沉积初步富集金的基础上经后期改造再富集成矿,强调后生热液改造占主导地位.然而,作者对黔西南十余个金矿床研究后发现,矿床中不乏海底喷流同生沉积特征,尤其是戈塘、板其和岩上等金矿床中存在典型含矿层状硅质岩,为评价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确认海底喷流产物的主要证据有:(1)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矿床所在区域──右江盆地中存在多组穿壳的同生断裂,这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沿同生断裂的扩张活动,导致盆地中发育了一系列的隆起和洼地.(2)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