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2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450篇
系统科学   441篇
丛书文集   940篇
教育与普及   6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5篇
现状及发展   111篇
综合类   1814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499篇
  2010年   1367篇
  2009年   1353篇
  2008年   1509篇
  2007年   1392篇
  2006年   1043篇
  2005年   904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902.
903.
韧性可以全面描述装备体系吸收打击或干扰、并从打击或干扰中恢复的能力, 体现了体系的综合性能。针对装备体系的韧性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价方法, 以对装备体系作战网络链路进行重要度评估。首先给出了装备体系韧性的明确定义, 并建立了量化韧性的数学模型; 其次提出了基于韧性增加值的链路重要度指标, 并构建了一种基于装备体系韧性的作战网络链路重要度评估模型; 然后构建了不同的恢复策略,并分析了其对作战网络性能恢复的影响; 最后通过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与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为优化体系结构、保障和提高体系作战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也为进一步开展基于装备体系韧性的作战网络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04.
姚益平  刘刚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8):1617-1623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大规模体系仿真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归纳总结了大规模体系仿真所具有的"多样本"、"超实时"、"复杂模型解算"、"因果序协同"四个特点,分析了大规模体系仿真对计算平台在计算能力、通信、I/O、并行、建模开发等方面的需求,指出了目前国内大规模体系仿真软件上采用HLA架构、硬件上基于工作站联网或商用集群系统的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研制的高性能仿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关键技术突破,并给出了两个典型应用效果。应用表明,与HLA加通用高性能计算机的解决方案相比,高性能仿真计算机系统具有更好的使用效能和更高的产出率,对于一般的大规模体系仿真系统,效率可提高几十倍到数百倍不等。  相似文献   
905.
906.
作为全国“科技周”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2 0 0 1年 5月 1 1~ 1 4日在北京召开的“新世纪科学论坛”备受瞩目 ,本刊将陆续刊出这一论坛的精彩报告 ,匡廷云院士的报告为开篇 ,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907.
《世界科学》2009,(6):F0002-F0002
借助“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沪召开之际,作为“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起草单位及“长三角科技创新政策调研”、“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预研”等课题承担单位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于5月18日邀请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和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在沪举行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发展战略联合研究座谈会”。  相似文献   
908.
TiO2包覆阵列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于洪涛  赵慧敏  全燮  陈硕 《科学通报》2006,51(15):1851-1853
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技术, 在同一反应器中, 不同温度下连续反应, 依次进行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空气氧化净化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包覆, 得到了外壁包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阵列碳纳米管.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外壁包覆的纳米二氧化钛平均粒径11.5 nm.  相似文献   
909.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纳木错NMLC-1孔湖芯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 利用GC/MS进行了测试. 在已经建立的深度-年代曲线基础上, 通过分析正构烷烃的组成与含量, 结合TOC, TN和CaCO3等环境代用指标, 重建了纳木错湖区约8.4 ka以来的环境变化历史. 结果表明: 约8.4~6.7 ka BP期间, 环境较温暖, 降水呈增加趋势, 末期变冷干. 约6.7~2.9 ka BP期间可分为两个亚期, 早期温暖湿润, 至6.0 ka BP左右达到环境最适宜期; 晚期温度波动降低, 陆生植被和沉水植物退化, 以3.0 ka BP左右的冷事件结束. 约2.9 ka BP~现在, 冷暖交替, 1.4 ka BP左右开始趋于干燥, 600~400 a BP间的降温体现了小冰期特征.  相似文献   
910.
通过3D地震资料,在琼东南盆地西部陆坡(15°30′00″~16°30′00″N)、早更新世至今的沉积地层中,自下而上依次识别了3套重力流沉积旋回,每套重力流沉积旋回由下部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和上部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构成.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整体呈现为杂乱、半透明状的地震反射特征,底界面发育侵蚀沟谷,内部发育逆冲断层;水道-堤岸沉积体系整体表现为平行、连续同向轴的地震反射特征,局部半透明,发育弯曲水道、海鸥翼状堤岸、越岸沉积、决口扇和滑塌体.依据海底地形、重力流流动方向和中南半岛的山间河流分布推断越南中部山区是研究区的重力流物源,山间河流是主要的输送途径,指出陆架-陆坡的快速沉积物堆积是形成重力流沉积旋回的基本条件,探讨了海平面变化过程中的孔隙流体压力变化与重力流沉积体系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理论上推测重力流旋回周期与更新世偏心率长周期(400~500 ka)的海平面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