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将弯矩积分方程组沿叶片高度离散,经变换得到了未知量是离散的弯矩线性方程组,并采用矩阵法求得线性方程组,得到了沿叶片高度离散的弯矩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润滑油添加剂特别是油性剂和极压抗磨剂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改性纳米金刚石发动机油改善油体性能,分析了纳米金刚石特性,阐述了改性纳米金刚石发动机油的配制方式、试验效果,并指出项目的应用将有效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排放性能。降低城市机动车排放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且适用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13.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表现出极好的摩擦学性能,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和润滑性能,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更好的抗磨性能,适合在高载荷、长时间工作状况下使用,在摩擦学领域起到重要作用。介绍了纳米润滑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现状,概括了纳米润滑粒子的摩擦学性能和机理,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仪征化纤热电厂 3、4号双抽机组长期以来存在着冷态启动时上下缸温差过大问题。结合此型机组配汽机构的特点 ,分析了冷态开机时上下缸温差较大的原因 ,从理论上计算出高压油动行程为 6 1mm时 ,能使调节级处上下缸温差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并在运行中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在保护不发生拒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误动”的原则,从防止抽汽倒流引起的汽轮机超速飞车事故出发,提出了相对完整的汽轮机热工保护的冗余改造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可大大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描述了汽轮机仿真系统的软、硬件构成.然后,在面向对象分析的五个层面上逐层抽象,建立系统软件模型.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的计算机监控与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岛汽轮机厂12MW双抽式汽轮机为例,介绍了一种先进可靠的汽轮机监测与模糊控制系统。本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等特点。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模糊控制系统采用MOORE表(MYCRO352单回路数字式控制器),通过组态软件完成了对蒸汽母管压力的模糊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成功地解决了常规PID控制对于复杂多变、非线性、大延迟系统控制效果不佳、超调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局部压降实验数据,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下油影响因子和两相增强因子随整体油浓度、局部油浓度以及干度的变化规律,局部油浓度考虑了含油制冷剂在流动沸腾过程中的非平衡传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的两相增强因子与局部油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度,不同干度下斜率变化一致性良好;基于局部油浓度和混合物性的两相增强因子压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在制冷剂中的实际存在状态及对制冷剂压降的影响规律,且物理意义明确,其预测值与95%以上实验数据的偏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脂肪酸,故生物降解率高于矿物油和PAO(聚α-烯烃);同一类型的基础油随油品黏度的增大,降解性能下降.这些研究为评价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及开发可降解型润滑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