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9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681篇
系统科学   390篇
丛书文集   585篇
教育与普及   4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9篇
现状及发展   13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452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71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15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389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提出了利用MAP准则实现短波数字调制、解调器的同步方案,导出了提取同步信息的表达式。最后,对此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实践上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量高、高黏易凝、对包括 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 ,进行了 EVA- 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 ,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 EVA- 1的合成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酸酐及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十二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EVA- 1与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接枝反应确实存在 ,接枝率可以达到 1 8.8% .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 ,EVA- 1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处理效果好于 EVA- 1 ,从而为新型高效降凝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3.
“三个代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做出了科学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其重大作用为 :一个突破、两个统一、三个问题、四个更加坚定不移、五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54.
负性甾相液晶电场效应实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池  郭青山 《河南科学》1994,12(2):123-128
  相似文献   
55.
56.
以Zn(NO3)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粒度大小、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5h时,所制的纳米氧化锌的产率最大.用不同的表面改性剂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粉体不再发生团聚.图6,表7,参5.  相似文献   
57.
分析和讨论了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该传感器是根据流动电热效应,直接将角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和其它形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
在适当的矩条件下。证明了两样本对称统计量的Berry—ESseen定理.作为该定理的推论。还得到了广义U-统计量正态逼近的速度.  相似文献   
59.
60.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