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2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4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283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东滨  郝吉明  蒋靖坤 《科学通报》2019,64(33):3429-3440
用于民用炊事与取暖的固体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PM_(2.5)),是造成大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会给室内人员带来较大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民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物从数浓度角度主要以超细颗粒物(PM0.1)为主.然而,目前民用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及其潜在健康影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排放与健康风险的评估一般包含在PM_(2.5)质量浓度评价中.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针对民用固体燃料燃烧中超细颗粒物排放的研究进展,包括燃烧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形成机制及排放特征.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导致的室内超细颗粒物污染引发的潜在健康影响,阐述了当前民用固体燃料燃烧的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中仅使用PM_(2.5)质量浓度作为评价指标而未考虑超细颗粒物数浓度可能带来的问题,并在最后探讨了民用固体燃料燃烧超细颗粒物排放的控制与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82.
针对欧Ⅱ排放的数据分析介绍了欧Ⅲ排气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欧Ⅲ排气系统设计的经济性分析以及排气系统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83.
科学精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境规制政策,从源头倒逼政府、厂商和家庭等多方决策主体共同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构建以政府、厂商和家庭为多方共治决策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动态均衡求解、政策冲击情景设置、反事实分析和数值仿真等方式,探究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下多方博弈主体行为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发现: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和博弈主体的决策均有直接影响,且对前者的影响更为明显;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在短期会抑制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协同演进.生态环境多方共治机制有助于引导厂商开发减排技术,提高中央政府的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效率,引导公众进行亲环境行为投资.  相似文献   
84.
85.
穆肃 《科技资讯》2014,(28):96-97
通过整合现有的水环境有机污染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梳理不同行业或不同系统的水质有机污染监测分析方法,兼顾我国现有的仪器和人员配置等软、硬件条件,并综合考虑先进的仪器设备所能引用的监测方法,系统环境管理急需解决的环境监控因子样品采集、保存、样品前处理与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构建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6.
春暖花开,但近几年花开的比以往都要早,由于温室效应而导致了全球气温上升,若干年来冬季变暖,百花提前竞相开放的现象已经不是稀奇事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已经从地面扩张到了大气,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空气被严重污染,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使地球温度上升导致了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87.
正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教外司际[2012]1751号)批准,第4届国际土壤有机质动态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于2013年5月5~10日在江苏省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沈阳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协办。  相似文献   
88.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9.
运用差分光谱吸收(DOAS)技术,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上海市宝山工业区大气中的苯系物进行了连续的观测.观测结果发现,当地环境空气中甲苯和苯酚的浓度较高,均值分别为(67.2±7.1)μg/m3和(1.8±0.3)μg/m3,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9,说明其具有相近的源;现发现苯酚的浓度显著偏高于交通源观测结果,表明其源更为复杂.对苯系物浓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极大值多出现在晚间(18:00~24:00)并具有较强的瞬时特征,与工业点源排放有关.甲苯和苯酚均呈现"双峰态"的日变化规律,峰值出现在8:00及20:00左右,且工作日浓度高于周末.结合与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当地的苯系物浓度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贡献、污染物扩散条件以及光化学反应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邵彬彬  乔俊莲  赵志伟  关小红 《科学通报》2019,64(33):3399-3411
高铁酸盐(FeO_4~(2-), Fe(Ⅵ))是一种同时具有氧化、吸附、絮凝、杀菌、消毒等多种功能的绿色水处理剂,因独特的环境友好特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Fe(Ⅵ)的氧化特性及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基于Fe(Ⅵ)的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包括Fe(Ⅵ)氧化新兴有机污染物及强化方面的研究、Fe(Ⅵ)杀菌消毒作用及其氧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Fe(Ⅵ)氧化和自分解产生的新生态铁氧化物的特性及其去除重(类)金属的机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