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科技》2011,(Z1):38-42
江淮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除沿江的安庆市和巢湖市还有少量双季稻外,大部为中稻,主要与油荣、小麦组成两熟复种制度,主栽品种多为杂交中籼稻该区常年中稻播种面积2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近六成,足安徽省水稻生产的主体,也是提升水稻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Z1):46-51
沿淮地区和江淮地区都足安徽省小麦、水稻的主产区.麦稻复种连作一直足沿淮地区主要种植方式,而在江淮地区,近几年随着油菜播种面积逐步减少,麦稻复种方式随之相应增加,且有逐步南移趋势.目前沿准、江淮地区麦稻复种的面积大约1500万亩左右.由于该区气候上复杂多变,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质地和肥力欠佳,尤其是麦稻复种自身技术上的难点,其产量较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和江淮地区油菜茬水稻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开展该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对安徽省粮食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了1951年至2005年去掉2003年的54年的NCEP/NCAR夏季500hPa高度场资料得到的副高5个指数与同期中国江淮地区42个站降雨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通过分析副高5个指数的偏回归系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研究了副高各指数对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影响,结果表明,副高各指数对江淮地区降水的回归分析影响中,6月份最为显著,7月份次之,8月份最差。后以2003年为个例综合分析得到,对于江淮地区的降水量多少来讲,副高各指数并没有明显的决定意义,影响的只是雨带的位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脊线与北界指数,只看副高的强弱来判断江淮地区的降水量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我校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王义民教授2012年获批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淮河流域五省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及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28593.该课题同  相似文献   
15.
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安徽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决不能局限于合肥、芜湖和蚌埠,结合安徽区域特点和战略布局,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11,(Z1):59-60
孙如银,高级农艺师,天长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推广股长,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天长课题技术负责人,2006一、认真设计,精心编写方案针对制约江淮地区稻麦生产的关键问题,孙如银设计了稻麦新品种筛选、水稻旱育稀植、水稻节水灌溉、小麦机械化条播、小麦半精量播种、小麦降湿壮根等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开展了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试验,提出了江淮地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实施方案,并亲自参与“三区一田”的选点,编写建设方案.5年来,课题圆满完成了预定各项目标任务,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评比中,天长市连续多年均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7.
以2013年梅雨期7月4-5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利用FNL资料以及江淮地区226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从降水概况、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以及大气层结的稳定性等方面,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暴雨主要与低空西南风急流、副热带高压以及高空急流密切相关.在此次过程中,江淮地区水汽通量较大,且上升运动较强.对江淮上空K指数的计算发现,在暴雨过程中,江淮地区K指数值较大,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极易造成强降水.因此,有利的环流形势,充足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上升运动,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最终促成了此次暴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NCAR1948~2003年再分析格点资料,研究江淮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旱涝月份江淮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含量是形成旱涝的一个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高速公路不封路、少封路的精神,努力做到雪中路通、雪停路畅、雪后不滑的高速公路通行要求。该文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江淮地区高速公路除雪融冰机械的配备的影响因素,提出经济合理的除雪融冰机械配置方案,以期给相关管理、技术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江淮地区气象资料和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江淮地区受PM_(2.5)污染程度高于PM_(10)。春季各风向所占比例较均匀,风速适中,较好的扩散条件使得空气优良比例居多;夏季主导风向转为东风至南风,携带较清洁西太平洋暖湿气流,使得空气优良比例较多;秋、冬季西北、北、东北风向所占比例较高,不良扩散条件和气流输送使得空气污染比例增高,占比达到55.6%。颗粒物对风速敏感程度分析研究表明,春、夏、冬季敏感风速较大,秋季较小;春、夏、冬季皖北与沿江城市的颗粒物对风速敏感程度较小,敏感风速为5.0~5.7 m/s,需要较大风速才具有强扩散和稀释能力;江淮之间及皖南对风速敏感程度较大,敏感风速为2.2~3.0 m/s,具有相对较好扩散和稀释能力。对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研究发现,风对空气污染过程起到促进作用,风速为2.0~4.0 m/s的偏北风将北方颗粒物运输至江淮地区,且主要为高空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