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杂草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样地的调查,初步了解了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主要田间杂草的及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出现的各种杂草种类共22科,55种,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藜科(Chenopodi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等;不同作物田块的杂草群落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相对多度的分析,开封郊区的杂草种类可主要分成两个聚类.  相似文献   
32.
小浪底大坝所处地理位置和运用方式特殊,改变了黄河的地表径流,而黄河的脉动又牵动着该区农业景观的格局和过程,影响着黄河中下游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和维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浪底大坝建成后,水田面积不断减少,破碎化明显;河渠和湿地变得零星,部分转变为旱地和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和斑块个数都有所增加,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旱地景观、林地景观、建设用地景观、河渠景观复杂程度增加,斑块变得离散和不规则。各景观组成的分维数的波动变化说明其在空间上不断交错、渗透的动态变化过程。小浪底大坝建成初期,景观趋于均匀分布,整体上景观优势组成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3.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中下游环境流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流是为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河流生态功能得以恢复的一种水文情势过程.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改变了长江的天然水文情势,也直接或间接影响该流域重要生物资源,改变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等,从而对长江中下游一定范围内的生态与环境带来深远影响.基于IHA分析法,研究三峡蓄水前后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化及环境流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4个水文站的环境流组成在三峡蓄水前后呈不同程度的变化;环境流组成也逐渐趋于单一化,各水文站的流量事件以枯水流量事件和高脉冲流量事件为主;三峡蓄水对大、小洪水事件和特枯流量事件的影响较为显著;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生态水文指标和环境流指标的影响,整体上表现出随着离三峡大坝距离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减弱的趋势;沿程汉江支流的汇入,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调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峡蓄水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时空分析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同位素分析工作,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段同位素填图,并绘制了地球化学元素图,研究了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断裂带沿岸锆石ε_(Hf)(t)值较高,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分为3段,断裂带和同位素对矿床产生的影响明显。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质特征、同位素数据及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GIS技术分析结果和该地区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长江中下游断裂带中部深断裂北侧是长江中下游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相似文献   
35.
李家贵 《科技信息》2010,(23):397-398
本文围绕汉江安康水源段生态现状,结合石质裸露山地,从林业攻坚技术、林种科学布局、立足生态增效、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善汉江安康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净化汉江水质、增加流域沿线农民经济收入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6.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矿产资源丰富,随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地质信息采集的精度和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7.
利用1987—2017年乌江中下游流域思南、德江、沿河三站国家站逐日降水数据,采用95位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阈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乌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的特征,基于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研究近31年乌江中下游流域三站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的特征与关系,结果表明,乌江中下游流域思南、德江、沿河近31年来发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分别为31.5 mm、31.2 mm、33.5 mm,平均极端降水频数分别为7.6 d、8.1 d、7.5 d,平均极端降水强度分别为52.3 mm/d、53.4 mm/d、55.3 mm/d,近31年来三站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总体有上升的趋势,日降水量大于100 mm的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和7月,典型极端降水事件年发生概率为45%。  相似文献   
38.
河水化学离子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子分析通过提取影响水化学场形成的主要因素,定量研究流域内岩石风化等对河水化学离子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河水溶解质综合分析,反映水化学形成及变化规律。对朝鲜半岛汉江流域前人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南北支流水化学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岩溶作用是汉江流域重要的风化过程,对南北汉江河水溶解质贡献率分别为41.83%和43.15%;硅酸岩类的风化作用较弱,对南北汉江河水溶解质贡献率分别为13.94%和12.12%;人类活动和大气沉降对汉江水化学贡献较大,对南北汉江河水溶解质贡献率分别为29.37%和37.14%。硫酸对南北汉江岩石风化的贡献分别为68%和95%,硝酸参与了南汉江流域的岩石风化。硫酸和硝酸在岩石风化吸收大气CO2中的作用及其对通量计算的影响应引起注意。综合因子得分和总溶解固体浓度有很好相关性,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汉江河水离子在空间分布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在时间上受降雨等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39.
济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有泉城之美誉.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市是全省科技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众多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资源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立项以来,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控、评估和服务等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