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论汉代车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轮轴工艺,是中国古代车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课题之一。汉代的轮轴工艺已经稳定成型,它的民涵着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工艺内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机械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2.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及玉器本身所蕴含的特殊观念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玉器文化产生于远古时期,发展时间甚为久远,而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各时期各地区文化中的地住和作用不尽相同。“玉器时代”一度成为人们重新划分古史分期的一个重要标准,学术界也就此特殊概念而掀起讨论热潮。总而言之,不论“玉器文化”是否可以作为某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产生的意义都是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在中国远古时期的某些地区,玉器对当地文化社会的发展曾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颂为汉代重要文体类别,上承先秦告神、颂美宗庙祭歌,下启魏晋后世颂美之文,无论形式、内容,押或文学观念都处于转换变更期.汉人颂体文类辨体意识显得相当模糊.出现将颂与诗、赋、碑、赞等文体称名相混情形.此中情形,既有前代颂体文学创作与观念影响因素.也与汉人颂体创作复杂生态有关.汉代颂体文类意识的模糊与创作的多元化.反映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之前某些特性,即文体现念的含混性与文体创作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4.
一种思想潮流的形成和转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外显的政治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各种潜流的影响。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政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佛教的传入也对知识分子造成很大影响,老庄哲学和佛教思想都主张消极避世,二者在相互激荡中必然产生共鸣。读经注经和思辨玄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表明了人类认识方式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进过程。魏晋玄学取代汉代经学,也把人从神本思想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5.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画像石也有着诸多差异,即以唐河县湖阳镇为中心的一区、以南阳市宛城区为中心的二区和以方城县城关镇为中心的三区。  相似文献   
206.
对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甘肃8家博物馆馆藏的代表性齐家文化玉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研究,并对采自于甘肃马衔山的软玉玉料,使用现代大型仪器对其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处理研究所获得的实物史料信息,通过对比齐家文化玉器风化层与马衔山软玉风化层及蚂蚁脚(次生矿物)在结构和表生埋藏环境方面的相似性,判断甘肃马衔山软玉为齐家文化玉礼器所用材料的一个重要产地来源。  相似文献   
207.
研究了浙江省余杭良渚遗址群(反山、瑶山、汇观山和塘山遗址)出土的玉器. 利用PIXE,XRD, 激光Raman 无损分析方法测试分析了百余件玉器的化学成分、物相和结构. 结果表明, 这些玉器主要属于透闪石和透闪石-阳起石. 讨论了透闪石玉料在玉器中的应用与新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的关系. 首次测定了透闪石型玉器和玉石的微量元素含量, 从分析中获得了2 种不同地质成因的透闪石与所含微量元素的关系, 探讨了良渚遗址出土的透闪石型玉器的玉料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8.
安徽史前孙家城和黄家堰等遗址出土玉器的无损科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朔知  承焕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1-130,后插1-后插4,封3
孙家城和黄家堰等遗址是安徽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针对这些遗址出土的玉器,从材质无损鉴别的方法、化学成分、加工微痕迹以及受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用785 nm激发光源的拉曼光谱可以有效克服荧光背景,结合632.8 nm 激发光源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古代玉器的无损材质鉴别;采用G(o)bel Mirror的X射线衍射...  相似文献   
209.
东周时期玉器进入发展高峰期,不仅在社会礼制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表现了承上启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越国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体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以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出土的48件玉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纹饰与形制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点艺术特征:在静态的雕琢中追求动势,对线的提取与开放式韵律的追求,镂刻工艺与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越人正是通过这些纹饰与造型特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语境,进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及艺术追求,表达了生命意志的张扬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之境。  相似文献   
210.
从《诗经》里唯一的禽言诗《豳风.鸱》到汉代的寓言诗赋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从精神上看,这些寓言诗大多描写了人生的悲惨遭际;从作者的身份上看,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从方法上看,都是借托禽言而抒人生况味;在人称上,由纯用第一人称到多人称转换;在叙事上,由单角色过渡到两个角色的对话。种种变化都显示了寓言诗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