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57篇
丛书文集   146篇
教育与普及   3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3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91.
采用正交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了生物钾肥、化学氮肥、化学钾肥(硫酸钾)对水稻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结果指出:在冀东稻区,水稻施用生物钾肥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生物钾肥与化学氮肥间存在着正交互作用,与化学钾肥间存在着负交互作用。三种肥料的最佳配合方案为:氮肥(纯氮)11.8~13.3公斤;硫酸钾6.5~9.5公斤;生物钾肥0.7~1.04公斤每亩。  相似文献   
192.
强苯赛浸种对水稻幼苗的根长、根重和根系体积都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根尖细胞分裂指数,能使胚根尖切段伸长和发根力增强,并能提高胚乳中淀粉酶活性和根系的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93.
杨炜 《科学通报》1992,37(20):1897-1897
水稻白绿苗为自发突变产生的非致死叶绿素缺失突变体,遗传上已知为核基因突变类型.其特点是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能够由白苗期通过半白苗(白绿相间苗)向绿苗转变而成活,具有可转化性。这与致死的白化苗(如花药培养产生)不同。已知花培白化苗的形成是由叶绿体基因组的缺失所致,其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酶/加氧酶的合成能力丧  相似文献   
194.
黄德社  梁亚平 《江西科学》1993,11(4):226-231
笔者于1982—1992年对58个水稻品种(包括杂交组合和制种亲本)进行的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外观形态特征——双零叶、葫芦叶、植伤叶和伸长叶枕距是判断水稻叶片叶龄的依据.在秧田期间可用数记法和种谷方向来判断秧苗的叶龄;在水稻移栽后返青分蘖期,可根据第一双零叶、第一类葫芦叶、植伤叶来判断叶龄的变化;在幼穗分化期,可根据第二双零叶、第二类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来判断最后3片叶.  相似文献   
195.
196.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机械损伤,模拟啮齿动物的危害.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程度随破坏性的增加而加剧,速度与破坏程度呈协同趋势.不同的生长期所产生的影响各异.苗期啮齿动物的破坏不影响产量的减少.分蘖期具有轻度影响.孕穗期始表现明显,以后各期逐渐加剧.水稻生长期对损害有不同程度的补偿作用.依据有害动物管理经济学的观点,稻田灭鼠的理论时间定为孕穗期以后.  相似文献   
197.
差异展示法鉴定GA3诱导的水稻差异表达的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在水稻不育系上喷施合适浓度的GA3(赤霉素的一种)可以克服其包颈现象。运用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建立了一套旨在分离差异表达cDNA的差异展示方法。  相似文献   
198.
冬种绿肥对水稻黄泥田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讨论了冬种绿肥对黄泥田中脲酶活性的影响,冬种绿肥对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及脲酸活性与土壤农化性状的关系,得出结果表明,冬种绿肥能提高脲活性及其它土壤农化性状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9.
农垦58s与一对感光性不同的等基因系杂交,观察了F1 ̄F5代的生育期和育性的变化。生育期从F2代起出现连续变异,并有超亲类型。F1代结实率为54.8% ̄75.1%,可以认为不育性是隐性性状,F2 ̄F5代的育性呈连续分离,在F2代没有3:1或15:1的分离比例,到F5代不育性还不能稳定。不育株(结实率〈10%)的抽穗期连续分布于整个杂种群体的抽穗期间,而不局限于某一抽穗期间,表明感光性和光敏性是基本  相似文献   
200.
运用人工合成的LRE序列,采用Badshift assay方法分析了农垦58s和农寻58品种叶片中核蛋白因子与LRE的结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农垦58s的育必转换敏感期叶片中存在与LRE结合的核蛋白因子。这种核蛋白因子受磷酸化的调节;认为在长日照下农垦58s叶片中的核蛋白因子以磷酸化的形式与LRE结合,磷酸化促进了核蛋白二聚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